首頁 地方 桃園

推動、研發臺茶產業 茶改場走過兩甲子

圖為阿里山瑞峰茶區。(記者許嘉麟/攝影)
圖為阿里山瑞峰茶區。(記者許嘉麟/攝影)

【記者許嘉麟/桃園、新北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即將迎來120歲生日,茶改場表示,適逢疫情趨緩降級,今年將擴大辦理場慶活動,於5月26、27日舉辦120週年場慶暨機關開放日,以兩天的行程展現茶改場以「創新、智動及特色化」的科技研發及產業輔導成果,以示傳承百年的製茶技藝,更有創新茶飲及國際化的企圖心。

創立於1903年的茶改場,一直扮演著臺灣茶業研發先驅與產業推動的重要角色,是全臺唯一茶產業研究的專責機構。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該場近年來致力於科技研發及產業輔導,朝向創新、智慧及特色化發展,藉由本次場慶活動,策劃八項主題展館以呈現創新與研發成果。

蘇宗振強調,該場過去的努力讓臺灣特色飲茶文化綿延流傳,現在更有信心能夠引領臺灣茶邁向下一個世紀的高峰,開創臺茶下一個百年盛世。

機械化、智慧化助力 茶園管理更省工

因應氣候變遷、人力缺乏等現有困境,茶改場也積極研發包括技術、機械,甚至設立平臺,與氣象局合作成立微氣象感測站等,目前已建立協助農民能夠更精準、更方便對茶園進行田間管理。

茶改場副場長邱垂豐表示,臺灣茶目前分為兩大塊,一是精品茶,另一部分則是商用茶,如果是針對中低海拔種植的商用茶部分,就會選擇較為耐旱、具有抗病蟲害、樹勢強壯且容易以機械採收的品種。

 

製茶過程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但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茶菁,沒有好的茶菁就做不出好茶。(記者許嘉麟/攝影)製茶過程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但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茶菁,沒有好的茶菁就做不出好茶。(記者許嘉麟/攝影)

 

同時,茶改場在育種、推廣時會以臺灣的區域性來做區分,邱垂豐舉例,像是去日本喝茶,從北海道喝到鹿兒島,可能喝的都是較為單一的品種,喝的大部分都是Yabukita(藪北種),「但是在臺灣,從北到南、從西到東,我們的品種就不一樣;木柵就是鐵觀音的品種,三峽就是用青心柑仔去做碧綠春,而桃竹苗最大種類是青心大冇(ㄇㄡˇ)。」他表示,茶改場會因應整個氣候變遷,在不同的茶區推不同的品種,讓各茶區自己產生該區的特色茶。

在茶園省工機械方面,對於較為平坦地勢的茶園,茶改場也推行機械化,從以前的單人採茶機到雙人採茶機,到現代的乘坐式採茶機,都可以幫助茶農減少採收成本,提高採收效率。除了在採收方面省工,茶改場也推動機械種植、施肥,甚至有的地方還採用無人機來進行田間管理。

茶改場也在全臺26個地方設立簡易氣象站,收集、監測溫度、溼度、雨量等數據,並提供給茶農參考,包括茶菁的預採期、茶樹的生長狀況、病蟲害的影響等,也就是讓茶農在茶改場設立的平臺上,從資訊中可以判斷未來的一個禮拜他要不要去施肥、噴藥,或是做其他的工作。

在製茶過程中,以前都是傳統的人工,但現在一半以上都是機械化、自動化,「以前炒茶是用鍋子,那現在都是自動的殺菁機、炒菁機、束包機、擠壓機等,可能2/3的製茶過程都由機械取代。」因此可以省下很多人力。

另外,邱垂豐也提到,這樣的智慧化、機械化製程,讓茶農的採收過程不再大幅受採茶人力的限制,由於採茶工人數有限,每到產季,各家都是排隊等工,有時採收日期就會受到延誤,若遇到下雨就更麻煩;但現在有這些機械去輔助,第一是不用被採茶工綁住,第二,也不用很早開採,在露水乾了之後採收,茶菁較乾,也就可以提升製茶的品質。

不過,邱垂豐也強調,縱使有再好的製茶師傅、有厲害的茶廠、有空調設備等,「你沒有好的茶菁原料,能夠做出好的茶來嗎?不行。」所以要把茶園的栽培管理、肥培管理、病蟲害等控制好,有了好的茶菁原料、有好的師傅,再有好的製茶工廠,才能做出好茶來。

開辦製茶、品評等課程 從基礎培育人才

而農民學院也會針對這部分開班授課,有初階班、進階班也有品評班,針對茶農、茶二代、茶三代等進行教育訓練。同時也有一些外圍機構,如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嘉義縣製茶職業工會等,也有辦這些課程,茶改場的人員也會去支援授課,讓其他民眾可以對茶產業領域有進一步了解。

 

臺灣各地有許多「茶空間」的設立,不只讓消費者喝到好茶,也可以在其中感受氛圍。圖為臺中兆兆茶苑。(記者許嘉麟/攝影)臺灣各地有許多「茶空間」的設立,不只讓消費者喝到好茶,也可以在其中感受氛圍。圖為臺中兆兆茶苑。(記者許嘉麟/攝影)

 

近年來茶改場更開辦茶葉感官品評人才培訓班,分為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還有特級,初級主要經過上課與測驗,讓學員對茶葉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喝得出茶品質的好壞、能有一個基礎的分辨能力;中級則是培養茶葉感官品評作業的工作人員,能夠知道各比賽的作業、評選流程;中高級則是品評的初審人員,尤其在交件數多的比賽中,就很需要這樣的初審人員將比賽茶先進行篩選,通常茶改場也希望訓練當地的茶農成為初審人員來協助比賽;到了高級,訓練的內容就會要求能夠從茶葉去知道是什麼品種、栽培管理有沒有什麼缺失、茶菁的老嫩度、有沒有病蟲害、採摘有沒有達到標準等,這樣訓練出來的人就能夠擔任主審。

邱垂豐表示,舉辦這些比賽的用意有兩個,一個是藉由淘汰、比賽評選分級,讓茶農知道還有哪裡可以加強,知道怎麼去提升自己的技術;另一方面就是協助消費者把關。

若是不走入比賽體系,經過感官品評訓練出來的人員,也可以協助建立公司做自己的品牌,就像咖啡的杯測師一樣,經過這樣的證照發放,「出去講話人家才會相信、才會有公信力,包括茶農、茶行、茶商,甚至是公司的採購都可以來上課,可以知道茶葉的好壞,最基本可以做到讓別人心服口服。」

各茶區特色茶 發展獨特風味

臺灣氣候、地形多元,各茶區發展至現在,已有許多民眾耳熟能詳的特色茶,如日月潭的臺茶18號、臺東的紅烏龍等,很多都是茶改場為了因應各區環境,而研發出的品項、製程。近來如福壽山農場調整高山武夷烏龍茶製程,也是為了提高風味與口感的層次感,由茶改場根據毛茶香氣、滋味特色等茶葉特質,客製化制定「多階段茶葉烘焙模式」,協助福壽山農場焙製出風味一致且品質穩定之產品。

談到針對臺灣的各茶區研發各種特色茶,邱垂豐舉例,像阿里山小葉種紅茶,是因為夏天採收的茶較為苦澀,拿來做烏龍茶不好喝,所以就用來做紅茶;當初還被老一輩的茶農嫌棄,說「我們阿里山怎麼可能拿這麼好的烏龍茶去做紅茶」,結果現在阿里山紅茶比阿里山茶還貴;三峽也是,當地生產的品種是青心柑仔,春、冬兩季採收的茶菁做綠茶,夏季做紅茶,秋季採收的就拿來做白茶,這樣的做法可以對產業有所調節,增加茶農收入,也增加茶葉品項的多樣性,「就是幫茶農想多一點可以把茶賣出去的方式。」

茶改場文山分場則是研發出「酒茶」,文山分場場長蘇彥碩表示,因為北部很常下雨,而下雨天製茶,香氣會受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賦予茶一個新的風味,文山分場便從「窨(音同印)花」的技術著手。

「以前有一個商品叫做『文山包種醇』,是把茶弄到酒裡面,但需要將茶送到法國製作,成本較高;我們想說這個茶能夠放到酒裡面,那可不可以把酒放到茶裡面?所以就試試看,一開始用很多種方法,譬如放在木桶裡面、或是直接噴(將酒噴在茶葉表面)、或是直接用窨的,但都會有一些小缺點、會有發酵的味道。」

蘇彥碩說,後來改用一種可以重複利用的介質,應用窨花的技術,先吸附酒的香氣後,再窨製到茶葉上;這樣一來,窨製後的茶「只會有酒的香味,但是不會有酒精,喝起來也不會很突兀,會覺得茶跟酒香就是完全是融合在一起的。」

 

位在南投的「隱茶」不只有茶可以喝,還有茶食可以吃。(記者許嘉麟/攝影)位在南投的「隱茶」不只有茶可以喝,還有茶食可以吃。(記者許嘉麟/攝影)

 

聊到北部茶區的發展興衰,蘇彥碩表示,北部以前都是在做文山包種茶,後來各區就發展自己的特色,像是三峽碧螺春、木柵鐵觀音等等;隨著工業化、時代的演變,茶葉外銷量下降、轉向內銷之後,做茶的人就逐漸變少,茶區慢慢縮小,尤其坪林又牽涉到水源保護議題,在茶葉製作的條件上又更嚴苛,即使青農回流也不夠把茶園撐起來,後續人力跟不上,茶園就會慢慢沒有人接手種植。

「面臨這種大環境的話,你只能先解決經濟上面的問題;而酒茶的部分算是一個突破。」另外他指出,為了與年輕世代銜接,茶改場也推出袋茶、風味輪等,漸漸的讓地方跟年輕世代結合,再進行形象的調整、塑造,讓喝茶變成一種生活態度、生活品味,或者營造出一種氛圍,朝向年輕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扭轉「茶是老人在喝」的刻板印象。

 

近年來茶改場開辦茶葉感官品評人才培訓班,不只讓學員對茶葉有基礎認識,還要進一步培育品評人才、評審、工作人員等。圖為上課照。(記者許嘉麟/攝影)近年來茶改場開辦茶葉感官品評人才培訓班,不只讓學員對茶葉有基礎認識,還要進一步培育品評人才、評審、工作人員等。圖為上課照。(記者許嘉麟/攝影)

 

聽聲辨味、茶飲新品 帶民眾深入體驗臺茶

茶改場於5月26、27日,在位於楊梅的場區舉辦120週年場慶,展館包括主會場區、調飲展演區、次世代健康茶飲區、茶業展示館、創新科技區、智能製茶與電動農機展示區、水土保持教室及臺灣特色茶推廣區等,希望讓民眾深入體驗臺灣茶的獨特之美,不只看到臺灣茶產業傳統歷史脈絡演進發展,也可了解近年來茶改場在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意的努力成果。

 

近年來茶改場開辦茶葉感官品評人才培訓班,不只讓學員對茶葉有基礎認識,還要進一步培育品評人才、評審、工作人員等。圖為上課照。(記者許嘉麟/攝影)近年來茶改場開辦茶葉感官品評人才培訓班,不只讓學員對茶葉有基礎認識,還要進一步培育品評人才、評審、工作人員等。圖為上課照。(記者許嘉麟/攝影)

 

 

 

茶改場表示,主會場區的重要展示項目「曲水流觴」是邀請該場特級評茶師對臺灣特色茶品質特色進行詮釋,讓更多民眾了解臺茶之獨特奧妙之處;「聽聲辨味識好茶」、「茶彩繪」及「粽茶趣」等茶產品遊戲區,則適合親子共同體驗茶葉多元樂趣;次世代健康茶飲區展示了茶飲界最新常溫高壓茶及速萃茶產品,提供來賓品茗;創新科技區則有沉浸式全息浮空教育體驗,讓參訪者透過影片悠遊特色茶區;臺灣特色茶推廣區邀來臺灣各特色茶區的青農分享好茶,該區並介紹茶改場獨創的茶葉風味輪,讓現場參與民眾輕鬆品飲體驗方式來認識臺灣茶。◇

 

掃描QR Code報名並至現場打卡,有機會獲得限量好禮。(  )掃描QR Code報名並至現場打卡,有機會獲得限量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