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2020年通過「農田水利法」,同年10月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台中市議員黃馨慧12日於總質詢指出,水利會土地改登記國有後,行政院新增農田水利署管理上兆元的資產,並釋出破百億的七期地段土地進行招商。她質疑中央坐收數十億權利金,卻可能連動土地波動,讓年輕人更買不起房子,建議該地段應變更公園用地,落實居住正義。市府都市發展局長李正偉答詢表示,農田水利會轉為國有,由民間取得部分是否可以轉成相關公共設施用地,市府會進一步檢討。
根據歷史記載,農田水利會源於17世紀,台灣人民歷經荷蘭、鄭成功與清朝統治,水權觀念逐漸形成,由地主和農會興建灌溉水圳,日據時期,公私圳合併成法人單位,管理民間水利。
黃馨慧指出,原本水利會未改制前為公法人,每年要繳交地價稅給地方政府約2億元,收歸國有後,依照《國有財產法》第8條規定,除提供收益的不動產需徵收地價稅外,其餘土地皆免徵地價稅。就是台中市政府較過去短少稅收2億元。
黃馨慧強調,行政院農田水利署管理的七期精華土地,不但地免徵地價稅,且再出租、設定地上權可收穫龐大利益,未來一旦招商案成功,中央政府可以增加權利金收入,但附近土地價值將因此再往上攀升一波,房價居高不下,與民進黨口口聲聲喊要「居住正義」根本背道而馳,年輕人更買不起房子。她建議,土地為公共財,國有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以大眾利益為前提,建議變更該土地為「公園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