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貿易和財政部官員塞斯特(Brad Setser)日前在紐約新聞平台「中國項目」(The China Project)上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在中共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實體資產中發現藏有「影子外匯存底」,這些並未如實揭露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官方帳目上。
外匯存底(又稱外匯準備金,中國稱外匯儲備)指一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為彌補其國際收支的短絀,所擁有可隨時變現的對外債權,它包括外國通貨(現金、存款、支票、匯票等)與可兌換成外國通貨的有價證券(公債、國庫券、股票、公司債等)。除了用來因應國人的換匯需求,央行也會將外匯存底用於調節匯率、穩定金融市場,並保留一定額度的外匯存底作為緊急預備金。大部分外匯儲備以美元及美元資產持有,但不只限於美元資產,而總價值通常是以美元計價。
塞斯特表示,2022年向中央政府報告的中方機構可能擁有近6兆美元的海外資產,與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所公佈的 3 兆美元有極大差距,由此推測,中共約有 3 兆美元的影子外匯存底。
比日本的外匯儲備還多
《金融時報》7月3日刊文說,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這些「影子外匯存底」比第二大持有國日本的正式外匯存底還多,幾乎是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資產的三倍。
無獨有偶,英國對沖基金Eurizon SLJ任永力(Stephen Jen) 和弗萊雷(Joana Freire)的報告估計,中國企業美元存款從2019年底的7,580億美元增加到目前的9,120億美元。報告說,若中國企業拋售美元,可能會引發市場波動。
報告認為,中共官方記錄大大低估中國企業實際持有的美元規模,估計中國的美元準備為近2兆美元,而中國企業的美元準備接近1.78兆美元,其中約一半存放在中國銀行帳戶中。
中國企業持有的美元總存量不斷持續上升。報告寫道,「新雪繼續堆積,增加某天可能雪崩的可能。」雖然美元的高利息目前對中國企業具吸引力,但根本上來說是不穩定的。
第一個因素:聯準會政策調整
任永力和弗萊雷認為,聯準會仍落後於通膨曲線,核心消費者指數(CPI)很快會隨著總體CPI回落下降。聯準會連續一年多的快速加息,對推升美國房貸成本及租金的影響尚不明確,而住房成本占核心CPI年增率通膨的61%。市場預測聯準會下一步將實施降息。
但如果核心CPI具黏性,聯準會將會繼續提高利率,這意味著美元將保持堅挺,人民幣持續走軟。而中國企業則將繼續囤積已經大到不可想像的美元準備。如果聯準會未來降息,那麼美元將走軟,而人民幣走強,會增加中國企業拋售美元的可能性。
不容忽視的是,美、中央行過去一年多來的政策背道而馳,聯準會急劇升息抑制通膨,中國人民銀行則溫和降息刺激經濟,造成美元和人民幣利息差日益擴大。所以,即便未來聯準會降息,美元和人民幣的利息差只是收窄,而非消失。
外界認為,只要美元和人民幣的利息差仍存在,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會選擇繼續持有美元。
外電報導,有部分跟北京簽結算及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利用相關協議賣出人民幣、買進美元,進行套利,不排除是加劇近期人民幣跌勢的原因之一。◇(本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