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人定勝天? 這麼多年都解釋錯了

「人定勝天」的翻譯應該是,當人有足夠的決心堅定的去做什麼事的時候也能夠改變原本天命的安排。(Ally愛麗授權提供)
「人定勝天」的翻譯應該是,當人有足夠的決心堅定的去做什麼事的時候也能夠改變原本天命的安排。(Ally愛麗授權提供)

文/愛麗Ally
成語「人定勝天」該如何翻譯呢?「人類一定能夠戰勝大自然」是正確答案嗎?其實,若用現代語法來翻譯古代成語,上述四個字全都翻錯了。

首先,「人定勝天」裡的「定」不是一定、肯定的意思。「人定勝天」這個詞在固定下來成為成語之前,還有很多類似的說法,比如:「人強勝天」、「人觿(音ㄒ一)者勝天」、「人眾者勝天」等。

可以看出來,定、強、觿、眾,都是人能勝天的條件,所以定在這裡不是一定的意思,而是安定、堅定的意思。還有「勝天」也完全沒有要戰勝天的意思,我們古人非常重視天人合一,順天而行,怎麼會想要打敗天呢?

在「人定勝天」最早的出處《逸周書》裡記載,周文王教導太子如何治國,先說了人要順應天地自然的道理,這樣在面對天災的時候,才能有足夠多的糧食儲備。

山林非時,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長;川澤非時,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不鹿弭不卵,以成鳥獸之長;畋漁以時,童不夭胎,馬不馳騖,土不失宜。土可犯,材可蓄,潤溼不穀,樹之竹葦莞蒲,礫石不可穀,樹之葛木,以為絺綌,以為材用。

像是山林的砍伐,要順應草木生長的需要,樹木不成材就不砍;捕撈魚類,要挑季節,不亂撒網,讓魚鱉可以成長;放過鳥獸的幼仔,讓牠們可以長大;泥土可以作陶笵,材木可以積蓄。低溼地不能種穀,就種上竹子、蘆葦、水蔥、香蒲;礫石地不能種穀,就種上葛藤與樹木,用以織葛布、為材用。

生十殺一者,物十重,生一殺十者,物頓空。十重者王,頓空者亡。

如果有十個新生禽獸,只殺死一個充飢,還會有十倍的食物;如果只有一個新生禽獸,卻殺死了十個,那很快就什麼都沒得吃了。所以,有十倍食物的人會成為王者,而濫砍濫伐,肆意捕殺的人就會滅亡。

然後周文王才說:兵強勝人,人強勝天。也就是說,順應天地自然的王者,才能讓國家的兵力和人力都強大起來,從而達到兵力強大可以抵禦敵人,人力強大可以抵禦天災的目的。

在這裡「人強勝天」的天是指天災,而後來成語「人定勝天」的天主要是天命的意思。

所以「人定勝天」的翻譯應該是,當人有足夠的決心,堅定的去做什麼事的時候,也能夠改變原本天命的安排。

「人定勝天」實例

以下,舉三個中國歷史上「人定勝天」的實例,讀者可以想一想是否正確。

1. 大躍進時期糧食畝產萬斤,以人力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事實是:後來餓死了四千萬人。

2 .三峽大壩,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跡,可以抵擋萬年一遇的洪水。

事實是:三峽大壩不但擋不了小洪水,還造成了各種地震和洪災。

以上兩個,是中國常見,所謂的「人定勝天」實例,可惜結果,並非當初決策或工程欲達到的目的。

3. 明代的馮夢龍在《喻世明言‧裴晉公義還原配》寫過一個唐朝的例子。

唐朝的時候有個窮小子叫做裴度,他不僅年少的時候貧窮,而且有人替他看相之後發現,命理安排他最後會活活餓死,因為他嘴上有縱向的紋理延伸入口。

後來有一天,他去香山寺拜佛,在路邊的欄杆上竟然撿到了三條寶帶,一看就價值連城,這對裴度來說不是正好可以給自己改命了嗎?不過裴度雖然窮,但是他心術很正,他不想做損人利己的事,於是他坐在路邊守著,等失主回來。過了一會,果然有個女生一路哭著來找了,她說她的老父親遭了牢獄之災,自己好不容易借了三條寶帶要去贖罪,結果弄丟了,這等於把老父親的命也丟了。

裴度聽完,趕緊把三條寶帶還給了這個女生,這個女生千謝萬謝,很感激的走了。

過了一些天,裴度又遇到了之前幫他看相的相士,這一照面就把相士嚇了一大跳,他問裴度,你的面相完全變了,你最近做了什麼好事?裴度告訴了相士,他歸還了三條寶帶的事。相士說,怪不得,做了這麼大的好事,也救了人性命,積了功德,這個窮小子不但將來不會餓死,還會富貴兩全。

結果猜猜怎麼著?裴度後來考上了進士,最後竟然當上了宰相,而且活到了耄耋的年紀,也就是八、九十歲,壽終正寢。

這個和他原本要被餓死的面相差距太大了,所以馮夢龍就說,面相不如心相。

面相不如心相

就算有大富大貴的面相,要是做了虧心事,損了德,最後也撈不得好。也有面相不怎麼樣,命運本來窮困潦倒的人,但是做人心地端正,願意積德行善,最後也能得福報。這就是人定勝天的道理,不是面相不準。

我們古人對神明、天命都是非常崇敬的,因為人是神造的,所以人類怎麼可能把自己和老天擺在對立面上呢?

我們除了「人定勝天」還有「盡人事,聽天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說法。這些都代表了我們古人的天命觀,雖然天命的安排高於一切,但是人可以盡力而為,提升自己的德行,也許能改變命運的安排也說不定。

古代與天鬥的實例
《史記‧殷本紀》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商朝有個武乙王,《史記》裡記載,他非常的暴虐無道,蔑視神明,而且他當時就想要戰勝天。但是他一個凡人怎麼打敗天呢?於是他想了一招,做了一個木偶人,把木偶命名為「天神」,讓別人替木偶和自己下棋,那你想想,武乙身邊的人誰敢贏他呀?於是乎,毫無疑問的,武乙贏了棋,然後他就藉此來侮辱天。

這還不夠,他還讓人做了一個皮質的囊袋,裡面裝滿了血,吊在空中,用弓箭去射皮袋,說這是自己在「射天」。武乙以為自己很厲害,結果他在位才四年,就被一道天雷給直接劈死了。

他死之後,商朝的國運就開始下滑,最終亡在了武乙的曾孫紂王的手裡。所以說,妄圖戰天鬥地的人,管你地位如何,一道天雷下來,再後悔就晚了。

這樣看來,上述1與2的例子,是人定勝天?還是戰天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