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特稿】破除進化假說的經典迷思(上)

大紀元特稿:透視「進化論」。(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特稿:透視「進化論」。(大紀元製圖)
文/《透視「進化論」》寫作組
藏在岩石中的化石雖然不開口,可是會說話,它們講述了一個個什麼樣的久遠年代的故事呢?

您知道是什麼東西讓達爾文每次一想到就會感到震撼嗎?您想知道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真的是為了去吃長在高處的樹葉嗎?

成年人的扁桃體(扁桃腺)、松果體和胸腺看似萎縮,真的退化了嗎?您知道做手術割掉它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嗎?

2011年,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研究,如果將一隻老鼠關進鐵籠子裡面,把牠們愛吃的巧克力放在另一個籠子內,您能猜到在籠子外面的一隻能自由活動的老鼠會做什麼嗎?

您知道英國史上最大的科學騙局是什麼嗎?所謂被假定的「人猿先祖」,最後被證實是什麼物種呢?
---

進化假說不僅存在著基本的邏輯錯誤,而且本來試圖來證明進化假說的實驗數據和科學事實,甚至也都以失敗告終,這些已經從根本上動搖了它的根基。

不幸的是,在達爾文進化假說的影響下,人們漸漸習慣於不加思考,錯把假說當成真理,誤以為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是從同一個祖先經過漫長時間漸漸演化、經過「自然選擇」和「生存競爭」留下的優勢物種,形成了當今大千世界裡的眾多生物。進化假說還是影響了人類的科學發展一百多年。

「進化假說」虛構的是一種簡單、線性的關於生命起源的幻象。然而幻象畢竟不能代替真相,那麼生命的真正主旋律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從第二章開始將會為大家逐步深入剖析。

至於為何儘管進化假說漏洞百出,它在科學界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一百多年?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本系列文章《透視「進化論」》的後續章節,我們也會和大家一起持續探討並一步步揭示其中的真相。

一、不是「慢慢演化」而是「突然爆發」

1.1 中間物種缺失──達爾文承認的硬傷

進化學說認為,不同物種間有其發展的親緣關係,一個生物可從一個物種跳到另一個物種。如果進化假說是正確的,整個生物界都是從一種低等生物進化到另一種較高等生物,中間必須經過無數代具有微小差異的中間種類。

這個假設如果是正確的,就應該推導出至少下面兩個結論:

第一,我們把視野放大到當今地球的整個空間來看,因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環境都在不停的變化著,包括氣候變化、二氧化碳增加、環境汙染等等,這些生物都應該不停的為了「適應環境」而在不停「進化」演變物種。

更何況全世界這麼多的生物分別生活在這麼多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之中,所以總會存在正在發生著的、物種變化的中間環節。

可是,事實情況是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各從其類,從各種動物植物到最高級的人類,各種類型的生物都是各從其類,也從沒有看到哪位科學家報告說產生了一個中間物種。

目前地球上不存在中間物種的事實,達爾文自己在《物種起源》第六章「學說的難點」列出來的四大難點和異議中排在首位。「每種生命的具體形式的獨特性,以及它們沒有無數過渡環節混合在一起,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困難…這也許是對我的理論最明顯和最嚴重的反對意見。」⁷⁵

第二,我們回望地球的歷史,把時間坐標退回久遠的年代。

地球上曾有無數生物,它們死亡後,遺體或遺跡被泥沙掩埋。隨後,在長時間的歲月中,有機物質被分解,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石化成石頭,但它們的形態、結構和一些內部構造被保留下來。同樣,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被保留下來。

這些石化的生物遺體或遺跡,被人們稱為化石。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動物和植物的樣子,推斷出它們的生活情況和環境,還能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的形成年代和經歷的變化等等。

如果地球生物都是從古老的生物逐漸演變過來的話,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學應該能夠發現,證明一個物種「進化」成另一個物種的化石。

舉例說明,如果物種甲真的可以逐漸變成物種乙,應該能發現介於兩者之間「逐漸變化的過渡形態」。同時具有甲、乙兩者特徵的化石,被稱為「中間環節」。

所以,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寫道:「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個『進化』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地球上就已經存在過這樣的東西」,那麼「所有現存物種和滅絕物種之間的中間和過渡環節的數量,一定多得令人難以置信」。⁷⁶

達爾文的意思是說,如果生物真的是從無脊椎到脊椎動物,從魚類到兩棲類、爬行類再到鳥類和哺乳類這樣緩慢逐步進化而來,那麼地球上中間類型的生物化石應該俯首皆是才對。

可迄今為止,儘管考古學家們一直非常努力的在尋找這樣的中間類型生物,但是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化石。化石的紀錄可以說讓達爾文非常失望。

既然是化石,不應該有選擇的沉積,為什麼就單單缺失了這些中間類型生物化石了呢?更符合邏輯的解釋也許是,這些中間類型的生物從來沒有出現過。

後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承認:「(不同化石之間)具有鮮明的獨特性,以及它們不被無數過渡環節連接在一起,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困難…那麼為什麼不是每個地質構造和每個地層都充滿這樣的中間環節?地質學肯定不會揭示任何此類精細逐步演變的有機鏈;這也許是對我的理論最明顯和最嚴重的反對意見。」 ⁷⁷

1.2 化石不能證明進化論

中間類型化石的缺失是證明進化假說的最大困難,對進化假說是致命傷。

當時的達爾文推諉於化石紀錄的不完整。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科學家們已發現許多保存相當完整的地層,對其中所保存的化石也做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可是中間類型的化石仍難尋獲。

美國哈佛大學古生物學教授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評估化石的結論是:「如果進化的要意是解釋一種生物可以漸漸改變成為另一種生物,那麼化石的顯著特徵就是證明了進化沒有證據。」⁷⁸

英國古生物學家、化石研究權威專家帕特森博士(Colin Patterson, 1933-1998)⁷⁹,於1962至1993年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工作。1981年他在一次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演講中提出:「你們誰能告訴我任何關於進化的真正證據,哪怕是一件真正的證據?」

1979年4月10日,帕特森博士發給美國航太工程師桑德蘭(Luther Sunderland, 1929-)一封信件,標題是:「沒有任何一塊化石能證明進化論!!」內容摘錄如下:

「你評論說我的書中缺乏對進化過渡的直接圖示說明,我完全贊同。如果我知道任何化石或生物(能展示進化的過渡),我肯定已經把它們寫在書中了。你建議應該請來一名畫家將這些轉變的過程視覺形象化,但他將從哪裡獲得這些訊息?我無法誠實的提供出來,如果我讓畫家肆意發揮,這難道不會誤導讀者嗎?…然而,當他們說不存在過渡性化石時,古爾德和美國博物館的人都很難反駁。作為一名古生物學家,我非常忙於這些哲學問題,也就是在化石紀錄中識別祖先的形態。你說我至少應該『展示一張有每種生物形態來源的化石照片』。我坦率的說──沒有這樣能令我們做無懈可擊的論證的化石,因為有關祖先和遺傳的陳述,並不適用於化石紀錄。」⁸⁰

1.3 子虛烏有的「人猿先祖」

「人」在現代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猿總科(Hominidae)、人屬、人種;⁸¹「現代猿」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猿總科、長臂猿科(Hylobatidae)⁸²等。

進化假說認為,人和猿猴都是從一個叫「始祖猿」的共同祖先、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分別慢慢演化成現代人或現代猴兩個不同的物種。

從原始靈長類進化到人類的這個理論和視覺圖像,被寫在教科書中一百多年,還有一些聲稱是找到了的「猿人先祖」的考古學證據,然而這些所謂的證據真的存在嗎?

如果我們在高速公路上發現一些七零八落的損壞零件──後視鏡、輪胎、鐵皮等等,我們有多大把握能證明它們是否來自同一輛轎車?甚至它們可能根本不是來自同一輛轎車,而是來自一輛摩托車或皮卡?

大多數化石被發現的時候都是零零散散的──這裡一塊顎骨、那裡一塊腿骨或者牙齒,然後,科學家們必須弄清楚這些碎片是否來自同一個個體,這個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根據化石的碎片試圖重建原始生命的難度,就像試圖描述只剩下一段殘垣斷壁的建築群。

可是,學校課堂裡老師篤定的語氣和博物館裡關於進化論的骨骼重建模型,會誤導學生和參觀者相信「缺失環節」已經找到。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些重建模型有的已經被證實不是人猿先祖,且有的是被拼湊出來的。

最著名的、被認為是古類人猿和現代人類之間「缺失環節」的猿人化石,要數尼安德塔人、東非露西猿人(Lucy)、印尼爪哇猿人(Java Man)等。(每週六見報)◇

【本章目錄】

*一、不是「慢慢演化」而是「突然爆發」
1.1 中間物種缺失──達爾文承認的硬傷
1.2 化石不能證明進化論
1.3 子虛烏有的「人猿先祖」*
1.4 沒有恐龍和鳥的中間物種
1.5 化石的特點挑戰「進化假說」
1.6 寒武紀化石提示:生命大爆發
1.7 線粒體DNA研究:人類和大部分動物年齡相同
1.8 化石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不是「自然選擇」而是「有意設計」
2.1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這麼長
2.2 讓達爾文感到震撼的眼睛
三、看似「結構退化」其實「大有用處」
3.1 扁桃體被切除的後果
3.2 松果體的奇特功能
3.3 胸腺真的萎縮了嗎
四、不是「殘酷競爭」而是「共生互惠」
4.1 競爭思想的由來
4.2 生物間「共生互惠」挑戰「競爭法則」
4.3 人與微生物間「共生互惠」
4.4 基因並非「自私」而是「利他」
五、不是「科學事實」而是「欺騙造假」
5.1 造假的「胚胎重演論」
5.2「皮爾當人」──英國史上最大的科學騙局
5.3「內布拉斯加人」原來是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