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巴拉圭,並於當地時間14日先後會晤總統阿布鐸及準總統貝尼亞。賴清德晚間在僑宴上表示,貝尼亞已承諾,他率領的政府一定會繼續跟中華民國臺灣維持邦交、深化合作,希望僑界一起投入,「只要團結,國際社會會看到臺灣」。
副總統賴清德12日至18日以總統特使身分,率團出席友邦巴拉圭共和國新任總統潘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就職典禮,此行共計7天6夜,去程過境美國紐約,回程過境美國舊金山。
特使團14日從紐約飛抵巴拉圭,隨即展開一連串行程。賴清德分別會晤現任巴拉圭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itez)及新任總統潘尼亞,並與巴拉圭國會暨參議院議長歐斐拉(Silvio Ovelar)進行午宴。
晚間僑宴席開30桌,有來自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巴西及巴拉圭本地的僑胞。賴清德致詞時,特別感謝南美洲僑胞,心一直都在臺灣,只要臺灣有需要,都會出錢出力幫忙,特別疫情期間協助當地防疫,也讓世界看見臺灣。
在臺灣國際參與方面,賴清德表示,受到區域霸權影響,所以總統蔡英文期望特使團此行能自信地跟國際領袖交流,讓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臺灣隊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的堅持,以及臺灣人願意善盡地球村責任,在國際情勢複雜情況下,在印太地區盡最大力量維持和平穩定,為國際社會付出貢獻的精神。
他說,今天僑胞在機場歡迎,飛機還沒有降落,在天空中就可以看到大家揮舞國旗歡迎,那種心情非常振奮,「好像是在他鄉遇故知,又好像沒有離開國家一樣」,非常溫暖。
賴清德也透露,他上午分別拜會阿布鐸、潘尼亞,阿布鐸強調,他在國際上支持臺灣,且堅定認為雙方維持友好的邦交關係不是因為利益交換,而是因為雙方共同享有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
賴清德說,他在拜訪潘尼亞時,潘尼亞特別強調,他率領的政府一定繼續跟民主的中華民國臺灣持續維持邦交,進一步深化合作關係,兩人也進行各項合作計畫的探討,相信未來兩國邦誼一定更鞏固、合作關係更深入,也希望各界僑領一起投入,只要團結,國際社會會看到臺灣,也會看到臺灣的實力。
外交部次長俞大㵢也透露,潘尼亞還跟賴清德說,自己是臺灣的粉絲,年輕時到臺灣受訓,知道臺灣的經驗足以讓巴拉圭借鏡;潘尼亞認為,兩國不只是以往傳統的合作,應該增加經貿往來以及對人才的培訓。
賴過境美引中共跳腳 美籲勿藉機挑釁
賴清德12日過境美國紐約,引發中共跳腳,稱堅決反對美臺進行任何官方往來。對此,美國國務院於美東時間14日再次呼籲中方,沒有理由將其扭曲成任何升高情勢作為,也不應藉機進行脅迫或挑釁行動。
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表示,這次過境是例行性的,過去20年來,臺灣副總統過境美國10次,此次是第11次,也是賴清德繼2021年後的第2次過境;賴清德回程時將再過境舊金山。
如何看待習近平?賴清德:不想成為敵人可以做朋友
另外,「彭博新聞」15日刊登賴清德的專訪內容。根據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布新聞,賴清德在專訪中被問及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看法時表示,不想成為敵人,他們可以做朋友,而且樂見中國和臺灣一樣享有民主和自由。
賴清德表示,只要擁有對等與尊嚴,大門永遠敞開,樂意與中國合作,共同促進和平與繁榮;然而,在中國放棄對臺灣使用武力之前,必須加強自身的軍事戰力,並且與民主國家並肩同行,以有效嚇阻來自中國的各項威脅,確保印太地區的穩定。中國仍有併吞臺灣的意向,除了習近平也許下一任領導人也會如此,他的任務就是要展現保家衛國的決心,以及對區域穩定的責任。
賴清德表示,一直認為臺灣和中國有共同的敵人,也有共同的目標,因此必須要共同合作才有辦法解決。所謂共同的敵人就是天災、地震、傳染病;共同的目標,就是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而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就是最重要的目標。
否認臺獨路徑 賴清德:繼續用中華民國臺灣
此外,關於臺灣人民是否要正式獨立的問題,賴清德說,必須要根據事實,所謂的務實,就是根據事實。這個事實就是臺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且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沒有必要另外宣布獨立,中華民國(臺灣)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至於是否考慮更改中華民國的國名,賴清德說,現在的名字、憲法上的名字,就是中華民國,為了要團結臺灣,蔡英文總統用中華民國(臺灣)來稱呼,未來他也會持續這樣來推動,沒有另外更改國家名字的情況。
被問到是否有正式獨立藍圖,賴清德表示,他的責任就是維持臺海的現狀,同時保護臺灣,增進民主、和平與繁榮,所以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必須要維持和平的穩定現狀,因為臺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台積電赴各國設廠 賴清德:臺灣實力擴張
另外,對於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建廠,日前也宣布將與多家廠商在德國德勒斯登合資設廠。賴清德則說,台積電到美國或是其他國家,他認為這是臺灣經濟實力的擴大,這也是全球供應鏈重組的一部分,台灣會正面看待這些事情。
賴清德說,台灣是IC設計、IC製造,還有封裝測試等等製造為主,但是設備是來自美國、日本、荷蘭,所以基本上半導體產業,是民主國家共同合作的一項產業。當然台灣的半導體先進製程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這個是臺灣的優勢,也是臺灣的責任,臺灣有責任對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他表示,台灣會持續壯大半導體產業還有資、通訊產業。但是臺灣不是只有半導體產業,例如伺服器、被動元件,還有許許多多的隱形冠軍,在國際上都占有很大的市場,而且都擁有自己的產業鏈。未來他希望能夠幫助臺灣的企業根留臺灣、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臺灣的企業能夠成為日不落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