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昏厥與心臟疾病有關 醫曝近三成經歷後才得知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一名21歲男大生日前參加演唱會突然暈倒,其他民眾緊急幫忙施行心臟按壓及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電擊,恢復心跳呼吸,後續由救護車送醫,診斷為惡性心律不整,經治療後,目前已順利出院。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及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加護病房專科護理師潘姿菁近日在國泰醫院護心專欄,分享昏厥症狀及相關病因。

簡韶甫表示,昏厥的定義為腦部血流供應不足,造成暫時功能障礙而導致意識意識喪失,主要有3個特點,分別為突然發作、歷時短暫、自發性完全恢復,大腦血流中斷只須超過6至8秒即可引起意識喪失,常見原因有迷走神經性昏厥、心因性昏厥、姿勢性低血壓導致。這名參加演唱會中途昏倒的男大生,就是心因性昏厥。

昏厥可能是由心臟構造異常或心律不整所致,簡韶甫說,常見心因性昏厥有瓣膜性疾病、陣發性心室頻脈,及心肌梗塞。臨床診斷,有20至30 %病患是經歷昏厥後,才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這類昏厥易反覆發作,常常沒有前驅症狀,併發症多,需由醫師安排檢查,釐清發生原因。

但最常見的昏厥,其實是血管迷走或血管抑制昏厥,簡韶甫說,在臨床表現上,迷走神經性昏厥幾乎一定會有前驅症狀,如疼痛、躁熱、噁心,及手腳冰冷等,最後才失去意識。

迷走神經性昏厥原發機制是強烈生理或心理刺激,如疼痛、恐懼、焦慮、咳嗽,導致迷走神經活性增強,降低心跳和血管舒張,使得心臟血液輸出量下降,腦部血液灌流不足產生頭暈及昏倒等症狀。簡韶甫提醒,吃太多食物、喝酒、密閉空間及環境濕熱,這些也是可能的觸發因素。

另外,姿勢性低血壓也是一般民眾較熟悉的,簡韶甫介紹,姿勢性低血壓發生在姿勢改變之後,昏倒之前沒有明顯徵兆。這類昏厥可能是體內水分缺乏導致,如水分攝取不足、嘔吐、腹瀉、月經出血、使用利尿劑等。

簡韶甫提醒,不管昏厥原因如何,應盡早就醫,評估病因。對於惡性心律不整引起心因性昏厥病患,應考慮盡早置放植入性去顫器以減少後續症狀,昏厥雖然大都預後良好,但反覆發作會影響病患生活品質,生活型態改變和積極就醫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