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情勢不確定性升高,金管會為了解國銀在不利情境下的風險承擔能力,要求38家業者辦理2023年度監理壓力測試,結果全數過關。銀行局表示,此次新增經貿往來密切國家經濟成長率下修、國內外利率加壓、新南向18國家等三項壓力測試範圍。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壓力測試以2022年底的資本適足性資料,計算在壓力情境下的資本適足率(RBC)及槓桿比率的變化情況,並在今年底前回復測試結果,同時測試也區分輕微情境與嚴重情境。
測試因子包含臺灣與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下滑、國內失業率上升、房價下挫,導致信用風險預期損失增加的情境,以及債券、股票、外匯與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加劇造成市場風險損失,並考量存放款利差縮減與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對盈餘的影響,衡量銀行的風險承擔能力。
林志吉說,除了設定銀行發生行員舞弊或資安缺失遭金管會裁罰、要求增提作業風險資本的情境外,針對利率水準變動幅度,也擴大海外經濟成長下滑情境。
他說,38家國銀在輕微情境下,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分別為10.51%、11.84%、13.82%及6.03%;嚴重情境下則分別為9.33%、10.65%、12.56%及5.44%,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上開四項比率應達7%、8.5%、10.5%及3%),顯示國銀仍具穩健的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
至於臺灣保險市場歷經防疫險巨額理賠後,產、壽險公司以去年底財報為基準進行壓力測試,發現壽險業及產險業整體RBC分別為266.2%及337.2%,淨值比達5.66%、19.62%,均高於RBC 200%及淨值比3%的法定最低標準,意即壽險業在死亡率和罹病率提高,以及產業巨災風險的情境下,仍具備足夠韌性。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金管會不提供個別名單,僅回應整體產業過關。他說,壓力測試也參考國內外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債市、匯率等可能波動情況。他以金融市場情境為例,今年美國再升息6碼、臺灣再升息4碼,以及國內外股市各下跌20%來試算,整體保險業風險尚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