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更因為資深女作家發文控訴,搭捷運時身體不適,卻被年輕人拒絕讓座。博愛座問題,再度登上新聞版面,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
其實,博愛座「Priority Seat」,譯為「優先席」,提倡讓座孕婦、傷者、病患、年長者或孩童等優先使用。而今發生衝突,在於雙方都堅持自己身體不適,有優先權益之故,因此兩人針鋒相對、劍拔弩張之下,爭執就無可避免了!由此可見,關鍵還在讓或者不讓的心態。
人際關係的「讓」,可以從禮讓、忍讓、謙讓這幾個面向來觀察。能禮讓者,文質彬彬、守禮而不爭奪;能忍讓者,沉靜穩重、顧全大局;能謙讓者,溫潤如玉、卑以自牧。讓,帶來一片祥和、寧靜;不讓,則招致暴戾、混亂。因此,讓的智慧,實在不可輕忽啊!
關於讓或者不讓的表現,古人、寓言都有值得借鑑之處:
六尺巷美名
清朝大學士張英的家人重修府邸時,因院牆與鄰居發生爭執,故寫信給在京做官的張英,要求他讓當地官府幫其撐腰。張英收到信,回詩一首:「千里送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收到信之後,決定把院牆向後退讓三尺,鄰居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黑白山羊過橋
河的這一端有一隻黑羊要過橋,另一端有一隻白羊也要過橋,兩隻羊在獨木橋上相遇,彼此擋住了對方的去路。一個版本是黑羊、白羊都堅持自己要先過橋,要另一方退回。互不相讓的結果,牠們大打出手,一起掉下河去,兩敗俱傷。另一個結局是黑羊、白羊相互禮讓,有一方退回橋頭,成全對方先過橋,接著自己再過橋,皆大歡喜。
朋友分享常常搭一個多小時火車的往事,不論有無對號座位,他都是全程站著往返兩地。這是所有的座位都是博愛座的概念,為有需要的人設想。行有餘力之際,彼此體諒、尊重,相信能夠化解「讓或者不讓」的爭端,如此一來,大家就可以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