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小巧的水族造景與觀賞魚交織成一幅畫作,深受國人喜愛,農業部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整體水族產業年產值將近新台幣50億元,且台灣觀賞魚育種技術不斷突破,主要銷往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
「2023 臺灣觀賞魚博覽會」將在10月19日至22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辦,農業部16日提前舉行會前記者會。
漁業署長張致盛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台灣觀賞魚及其周邊產業的產值,從109年38億元,截至去年成長至接近50億元,活體產值由新臺幣9.96億元提高至13億元;可以看得出產業發展愈來愈蓬勃。
張致盛說,台灣因為具備很好的技術,在育種部分不斷地突破,很多觀賞魚原來是在野外捕撈,在台灣因為業界、學研單位投入,讓整個繁殖技術進步,目前已經可以做人工繁殖,這些都是台灣相關的強項。
張致盛說,台灣觀賞魚的外銷市場在全世界,主要外銷國家,包含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及新加坡;包括一些蝦類、觀賞魚的孔雀魚,這都是台灣的強項,這方面台灣在國際上的占有率可以不斷提升。
張致盛也期許,台灣觀賞魚博覽會過往每屆參展約13萬人次,今年希望能夠突破14萬人次;產值的部分,過去幾年因為疫情停辦,希望藉由這一次有更多的國際、國內的業者參與,過去平均展售的產值約新台幣3500萬左右,今年希望能夠突破5000萬,不是只有在會場而已,還包括後續很多產品的展售、國外訂單等。
台灣孔雀魚協會理事長呂安仕在今年7月參加馬來西亞主辦的世界孔雀魚大賽,在718組參賽團體中勇奪冠軍寶座。他向《大紀元時報》分享,一尾普通的孔雀魚只要新台幣10元,要花費多年時間、心力研究,而今這條奪冠的黃尾禮服孔雀魚,身價已超過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