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教育制度出問題 師:管教學生有心無力

圖為學校課堂示意圖。(中央社)
圖為學校課堂示意圖。(中央社)

【記者林紫馨、常懷仁/臺北報導】新北市某高中國中部日前發生校園喋血案,被害學生遭割喉,送醫搶救後仍不治,引起各界討論。教育部表示,將盡速檢視中介教育後的輔導評估機制等。有教導員認為,這不只是學校的問題,是整個教育制度都有問題,相信學校都有配套措施,只是無法落實。

新北市某高中國中部本月25日發生校園喋血,被害學生遭割頸不治,現場有多名學生目睹。教育部承諾檢討中介教育機制,強化校園高關懷對象的管教作為。

教師:管教學生很容易被錄影

法務部矯正署誠正中學教導員邵學悌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坦言,這一類事情平時就會發生,只是這件事情很嚴重,因此浮上檯面。應該是整個教育都出了問題,現在教育都講人權,結果變成老師其實有心無力,管教上沒有與時俱進的話,其實都會覺得很無奈。

邵學悌說,現在智慧型手機很普及,老師如果動作過大或聲音過大,很容易就被學生拍攝、錄影,如果傳到網路上,會讓老師很灰心。就算是很有心管教學生的老師,經歷過幾次後,最後也會說「那就不要管教了」。

誠正中學隸屬法務部矯正署,該校以收容一時迷途少年,使其得以繼續求學,獲得正規教育機會為目標。邵學悌分享,該校學生年齡介於12歲至20歲,問題包含輟學、逃家、毒品、詐欺、傷害、竊盜、擄人、勒索等,法院判處感化教育處分,在校期間可以把學歷補上來,也可完成各項丙級技能檢定。

新北校園案件發生後,他詢問班上學生,以前讀書的過程中,曾經帶刀械上學的請舉手,「我們班目前有十個人,就有三位學生有帶過」。

邵學悌接著表示,問他們為什麼要帶刀,他們都說要自保。但為什麼上學要帶刀、要自保?自保是他們的說詞,背後有很大問題,很有可能是加入某個幫派。新北校園案件的加害者,本身就有在少觀所待過,列管過的小孩回歸學校後,學校的輔導老師或班上的老師,就應把他列為高度關懷對象。

教育要從小扎根 健全家庭是關鍵

邵學悌說,這不只是學校的問題,是整個教育制度都有問題,相信每個學校都有配套措施,只是看起來無法落實,「因為誰要去管,誰敢管?這都是很矛盾的。又要講人權,又要要求老師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當下該怎麼去阻止?」

對於此次事件的省思,邵學悌認為,小孩教育需要從小扎根,關鍵在於健全的家庭。到了就學年齡後,老師開始銜接孩子社會化的過程,這時候除了家長以外,老師就是孩子的一切。到了國中青春叛逆時期,孩子開始有自主想法和行為,這時期的老師就得改變方式,從教導慢慢轉變成給他們意見,並做適當選擇。

邵學悌說,到了高中就是自主了,老師給大方向從旁觀察,適時提醒即可,整個學習的過程,家長和老師都不變的,就是愛與包容。

有關這起事件,日前全國家長聯盟也表示,應給老師、家長合理的管教權。邵學悌認為這很合理,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孩到了學校,責任就都在老師身上,「我覺得這很不公平,一個老師要面對這麼多學生,每個學生又都有不同的個性,當然老師也有責任,但家長也要盡到很大的責任。」

少輔會應離開警政署  改教育部管轄

至於警察的角色,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鄭瑞隆指出,目前警察不能主動進入校園協助處理事情,雖然警察要多努力,但能把少年輔導做到位嗎?學生98%以上的時間在學校學習,所以學校的教育單位、社會工作、家庭輔導跟支持、處遇評估單位,應該要發揮功能。

「為何孩子可以輕易把武器帶到學校?」鄭瑞隆強調,這非常值得檢討,孩子過去到底是怎麼長大的?為何會有這種極端暴力方式?見到血竟然不會害怕,一般人是會擔心、害怕的,但他們卻可以暴力對待他人。

鄭瑞隆說,他曾主張少年輔導委員會的系統必須離開警政署,改由衛福部、教育部等單位管轄,其專業、工作職掌、介入力度才夠,應檢討現行的少年輔導委員會,並改善缺失。

對於有人提出應修改《少年事件處理法》,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系主任馬躍中認為,少年宜教不宜罰,目前《少事法》27條不宜更動,不該因為個案而改變現行標準。青少年本來就容易衝動,他之前也問過德國的教授,對方說國外也有很殘暴的青少年犯罪,但成人相關案件仍比青少年多。

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建議,要防止武器等東西進入校園,學校應該用科技設備偵測,發現後再進一步了解,若不去管學生,校園自然會不安全。

教育部:評估增補輔導人力

教育部長潘文忠29日則表示,教育部已組成跨司署專案小組,於28日召開首次跨司署專案會議,同時主動與家長團體、教師團體聯繫,蒐集各界建議進行校安精進方案規劃,並於下週召開實體會議,商討如何落實各界建議與方案。教育部除了檢討現行制度之外,亦評估增補校園輔導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