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你的膽固醇三好兩壞?

想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避免壞膽固醇過高是一大要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想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避免壞膽固醇過高是一大要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文/記者岑溪
「低密度膽固醇又稱為『壞膽固醇』,一般來說,壞的膽固醇過高,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因發生心肌梗塞或動脈硬化時,發現膽固醇數值太高才進行處置,結果可能令人惋惜。」臺北榮民總醫院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建議,及時掌握膽固醇數值,才能常保心血管健康。(記者林仕傑/攝影)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建議,及時掌握膽固醇數值,才能常保心血管健康。(記者林仕傑/攝影)

黃柏勳出版《心臟夠強,不怕突然登出人生》一書,並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分享膽固醇各種迷思,擊退壞膽固醇方法,正確了解好、壞膽固醇,保護心臟健康。

膽固醇指數多少算正常?

黃柏勳解釋,膽固醇是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合成荷爾蒙、維生素D與膽酸的重要原料,不全然是壞東西。膽固醇可以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前者稱為「壞的膽固醇」,「它就像是血液中的垃圾,掉在地上會造成髒亂;而高密度脂蛋白就像垃圾車一樣,可以將垃圾承接起來,運送到肝臟代謝儲存。」

「高血脂症與肝臟的關係密切。」黃柏勳解釋,人體肝臟具有回收膽固醇的機制,也就是在肝細胞表面有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能夠感受血液中LDL-C濃度高低,然後決定要回收多少、釋放多少膽固醇。

「有些人的膽固醇回收機制很差,或是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特別少,抽血時,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就特別高,這主要和基因遺傳有關,飲食的影響還是其次。」

至於膽固醇指數多少算超標?黃柏勳說,這要看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定。一般來說,總膽固醇>240mg/dL,低密度膽固醇>130mg/dL,或高密度膽固醇<40mg/dL,即有可能發生動脈硬化;但是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或已經裝了心臟支架的患者而言,低密度膽固醇最好控制在55~70mg/dL,甚至是55mg/dL以下。

眼瞼黃色斑瘤是警訊

有的人認為自己很瘦,平常也沒有吃高膽固醇(如內臟類、帶殼海鮮等)食物,自己的膽固醇應該不高。對此,黃柏勳表示,肥胖的人不一定膽固醇就高、瘦的人也不一定膽固醇就低,不過,肥胖者體內脂肪組織多,如合併代謝症候群,容易引發三高。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因為膽固醇超高,會在皮膚或眼瞼周圍出現黃色斑瘤。(Shutterstock)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因為膽固醇超高,會在皮膚或眼瞼周圍出現黃色斑瘤。(Shutterstock)

少數患者罹患先天「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從小血液中的脂肪無法回收代謝,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正常人的4~6倍以上,這是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之一,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在40歲或者更年輕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因為膽固醇超高,會在皮膚或眼瞼周圍出現黃色斑瘤,容易引起注意,進而檢測鑑別。但是,一般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身體沒有特別不舒服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其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5倍以上。

「如果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抽血時,才發現自己膽固醇太高,其實很不划算!如果能及早控制膽固醇,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心血管疾病。」

壞膽固醇引發動脈硬化

「高膽固醇血症過高,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太多」,黃柏勳在過往門診中,見過許多病患正值中壯年,卻突然心肌梗塞或猝死,可說是不勝枚舉!

黃柏勳曾遇到一些大約50、60歲的退休員工,因為低密度膽固醇太高,臨床醫師開口服降膽固醇藥,可能沒持續追蹤,後來發生心絞痛,轉心臟科做心臟支架,並施打降膽固醇針,將壞膽固醇指數壓下去。

黃柏勳解釋,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側,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吸引血液中單核球進入血管內皮層產生吞噬作用,吞進膽固醇的巨噬細胞堆積在血管壁中,形成黏稠斑塊;巨噬細胞還會分泌激素,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增生,使得粥狀硬化斑塊纖維化,加速動脈硬化。

血液檢測高密度(HDL-C)與低密度膽固醇(LDL-C)示意圖。(Shutterstock)血液檢測高密度(HDL-C)與低密度膽固醇(LDL-C)示意圖。(Shutterstock)

動脈硬化病灶好發於全身血管,假設發生在心臟,會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腦血管,會造成腦梗塞、腦出血,也就是俗稱的腦中風,如果發生在腎臟、下肢,會造成腎血管狹窄、下肢動脈栓塞。

三好兩壞擊退壞膽固醇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好的膽固醇,擊退壞的膽固醇,黃柏勳建議,飲食更要掌握三好兩壞原則,包括「好油脂」、「好蛋白質」、與「好的抗炎營養素」,建議多吃蔬果、改採地中海飲食,有保護心血管作用。

避免「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的「兩壞」食物,盡量少吃紅肉(牛肉、豬肉、羊肉),減少例如動物的皮、內臟、油脂等攝取;同時,少吃高油、高糖和太過精緻的食物。

除此之外,生活上也要把握三大重點:

1.定期檢測:將膽固醇維持在理想範圍,年滿30歲、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建議每年抽血檢測,定期追蹤;40歲以上、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建議每半年檢測一次。

2.規律且適度運動:適度的運動可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幫助控制體重。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5小時,包括筋絡伸展運動、慢跑、快走、騎腳踏車、重量訓練等。

3.戒菸:研究顯示,戒菸後可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降低動脈硬化的機率。

黃柏勳提醒,在門診遇到膽固醇超標患者,三分之一的人可透過飲食和運動控制,將「壞膽固醇」降到合理範圍,另外三分之二的病人,必須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特別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例如心臟已放支架,沒辦法等運動三個月或半年後再來檢測,必須與醫師討論,採取適當藥物降低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