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研西醫骨科手術十多年的前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凱宙,由於工作高壓,身體出現警訊,進而接觸自然醫學、中醫穴位、針灸、經絡理論,創立自然骨科門診。
對於骨質疏鬆症如何預防與治療?蔡凱宙認為,關鍵在於日常生活的三減、三增。所謂「三減」,就是減糖、減小麥(麩質)製品、減藥物,「三增」則是增肌力、增睡眠、增腸道力。
讓身體找回自癒力
「醫生就像是救火隊,救火隊可以天天來嗎?人可以一輩子吃藥嗎?」蔡凱宙認為,最好透過自身鍛鍊,讓身體恢復自癒力,過程中找到教練指導,自己其實也能當自己的醫生。」蔡凱宙進一步說明,自然骨科理念是改變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的健身方法。
蔡凱宙原本並非主張自然骨科理念,他在任職台大及國泰醫院骨科期間,熱衷研究各種手術,如骨折鋼釘內固定術、肌腱韌帶手術、人工關節置換、關節鏡微創手術等,但後來認識到,西醫手術只能應用在緊急狀況時搶救,若要幫助患者復原骨力,則需要透過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
他以中西醫學為基礎開創自然骨科保健常識,著有《健康金三角養生法》、《骨科自癒地圖》、《骨力自癒逆轉密碼》等書。無論是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退化性膝關節炎、脊椎側彎、五十肩等常見問題,甚至骨質疏鬆症也並非不可逆轉!他認為,只要能堅持一些重要的做法,就能幫助強健骨力。
退化性關節炎不藥而癒
蔡凱宙分享他在臨床上的實踐效果:
案例一、88歲白先生,退化性關節炎,右髖關節痠痛,不良於行長達半年,醫生診斷除非置換人工關節,沒有其他治療方法。他到蔡凱宙的門診治療,採取減重、減藥,於中醫穴位注射葡萄糖、補充維生素D3等,並教他使用筋膜棍健身、使用健走杖。4個月後,白先生已能自行下樓梯,推助步車到公園活動。
案例二、同樣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65歲王女士,尚未到開刀地步,醫師建議先復健,並服用止痛藥,3個月後情況未改善,而且越來越痛。後來經蔡凱宙建議,先停用降血脂藥物,飲食減糖、減麩,目標減重5公斤,穿上矯正鞋矯正脊椎側彎。4個月後,她成功減重10公斤,三酸甘油酯數值正常,左髖關節疼痛竟獲得改善。
「三減」逆轉骨力
蔡凱宙表示,對現代人來說,最困難的不是增加什麼,減法才是重點,人要改變,首先必須改變習慣,就像一艘船要沉了,能做的就是盡快堵住漏洞。強健骨力要先「三減」。
第一、減糖,現代人吃太多糖,對健康形成危害;第二、小麥(麩質)製品,麩質容易引起過敏、使血糖升高,精緻糕點、麵包,吃多了成為身體負擔。
第三、藥物。蔡凱宙說,「是藥三分毒,吃多了有副作用」。舉例來說,三高患者想改善肌力,應先找出造成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危險因子,去掉危險因子,降低藥物依賴,因為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冠脂妥」,屬於史他汀類(statins)藥物,在抑制肝臟中低密度膽固醇生成的同時,也降低身體合成輔酶CoQ10的能力,缺少CoQ10容易感到全身肌肉無力,史他汀類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肌肉疼痛、關節炎等。
「人體的骨骼、肌肉與脾臟、腸胃系統是相互連動的複雜系統,就像骨牌一樣,一開始的崩壞是服用止痛藥,吃止痛藥擔心傷胃,又吃胃藥,抑制胃酸,結果造成胃酸不足,影響礦物質吸收。所以我們常說,造成骨質疏鬆的頭號戰犯——其實是胃藥。」蔡凱宙說。
戒糖補鹽超重要!
針對骨質疏鬆症,蔡凱宙說,骨質疏鬆的前身是肌少症,而肌少症多來自於關節炎。「一般來說,患者最早發現的是關節疼痛,也就是骨頭與骨頭交接處的關節,因為密集活動,薄薄一層的軟骨磨損後,患者因為疼痛不敢動,或減少活動,造成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
要如何遠離關節炎?蔡凱宙強調,要避免甜食,「吃入過多的糖分,身體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酸性物質,人體為了維持酸鹼平衡,會將骨骼內的鹼性物質如鈣、鎂離子等釋出參與中和作用,骨骼脫鈣後,就變成了骨鬆症。」
「不過,除了限糖,還要補鹽。」許多患者困惑,自己在飲食上少油少鹽,吃得很清淡,為何還會得到骨鬆症?蔡凱宙說,「少鹽」是常見造成骨質疏鬆的健康陷阱,「其實對於鈣質與蛋白質的吸收而言,食物中的鹽分扮演重要角色。」
「三增」遠離關節炎
一、增肌力
肌力在30歲以後,每年下降約1~2%,60歲以後急速下降,訓練肌力就如同在為自己的行動力做儲蓄,最好天天鍛鍊,最簡易方式就是走路,最佳時間點是上午6~8點期間到戶外散步。
二、增睡眠
人們常說「睡贏過吃」,好好睡上一覺,比吃營養品效果好,中午小憩半小時,有助於大腦修復。不過,一些人為求改善睡眠服用安眠藥,容易造成藥物依賴和慢性肌肉痠痛,建議採用非藥物方法恢復睡眠品質,才能根治慢性疼痛。
如果因為睡姿不良,骨盆歪斜,髖關節外旋,造成身體血液循環不良,可嘗試日本「礒谷式療法」,睡覺時兩腳合併,用正骨帶綁起來,腳趾朝天,最少15分鐘,或一夜到天亮。因為兩隻大腿合一,不會亂動,可以降低脊椎旁交感神經的張力狀態,進而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幫助進入深層睡眠。
三、增腸胃力
有位40多歲的女患者,患有腳底筋膜炎,遍尋名醫都治不好,蔡醫師問診後發現她為了治療胃食道逆流,長期服用胃藥,抑制胃酸分泌,當pH值不夠低時,無法溶解鈣、鎂、鐵、錳、鋅、鈷等二價微量元素,連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都出問題,肌肉、筋膜便無法獲得修復。
蔡凱宙建議,避免久坐,長時間屈曲腰方肌容易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腸胃蠕動不良。要增強腸胃力,要維持脊椎端正,保持行走能力;盡量減少服用抗生素、止痛藥、類固醇、胃藥、避孕藥等,避免小腸沾黏,影響腸道健康。此外,細嚼慢嚥也是增加腸胃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