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批中共政策 諾獎得主:中國經濟模式不可持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資料圖。(記者余鋼/攝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資料圖。(記者余鋼/攝影)

【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表示,中共領導人不願意投入更多政府支出來支持消費需求,反而去支持生產,這很奇怪,且中國經濟模式不可持續。
據彭博社6月2日報導,克魯曼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人(中共)似乎完全不顧現實,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是一種威脅。」
克魯曼贊同美國經濟官員對中共政策的批評,即中共不應該透過出口來擺脫困境。他說,「我們無法吸收(中國便宜貨),世界不會接受中國(共)想要出口的一切東西。」

中共一直向製造業投入巨資,且重點關注電動車、鋰電池和再生能源等新產業,企圖為放緩的經濟尋找新的成長動力。但中國經濟成長的契機來自內需,然而,這些新產業很多都是高度自動化,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

高盛2023年的分析發現,中共優先發展的上述三個主要產業僅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約3.5%,也不能為數百萬名生活艱難的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美國和歐洲正在或準備採取行動,反擊中國產能過剩及向海外傾銷接受國家補貼的廉價產品。
4月15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CNN採訪中表示,「我們擔心,中國產能嚴重過剩,該國出口到我們市場的產品可能會激增」,不僅美國對此感到憂心,歐洲、日本,甚至新興市場如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也同樣憂心。
北京應刺激需求而非增產
克魯曼補充,由於中國國內支出「嚴重不足」和缺乏投資機會,中國整個經濟模式不可持續,「北京應該支持需求,而不是增加生產」。
密西根大學的中國通高敏(Mary Gallagher)在最新研究中說,從大躍進到中國房地產繁榮,產能過剩是中共統治的日常,其模式傾向於「產能過剩」和超額完成目標。
彭博社此前的文章說,中共當局轉向支持製造業的解決方案,可能引發新的貿易戰。財經網站「商業內幕」報導,凱投宏觀首席經濟學家希林(Neil Shearing)認為,無論美國前總統川普或現任總統拜登在11月美國大選中獲勝,中共目前的經濟政策都可能觸發一場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