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面臨少子化的困境。民團5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對非預期懷孕的關懷,才能提升台灣的生育率。專家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性氾濫正在逐步摧毀台灣社會,並直指歐美國家的性教育、台灣家庭觀念的瓦解是兩個關鍵原因。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5日舉行記者會,指出「健康台灣」政策獨漏對非預期懷孕婦女的關懷,呼籲政府建立對非預期懷孕的諮商輔導系統,降低婦女非自願的墮胎,有效提升台灣的生育率。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祕書長林朝興表示,少子化是台灣面臨的一大問題,曾經有台灣醫學教授推估,台灣每年約有30~50萬個胎兒遭到被墮胎的命運。
若以人工墮胎藥進一步推估人數,林朝興表示,據食藥署統計,人工流產人次加上RU486使用量,衛福部2011年統計,平均每年約有23萬人次墮胎,估約為台灣每年活產新生兒人數的2~3倍,相對全球每年新生1億3,300萬名孩子,推估墮胎數4,400萬,墮胎數約為活產數的1/3,台灣的墮胎數相對活產數約為全球的6~9倍,明顯遠遠高出全球統計數字。
歐美國家的性觀念、台灣家庭觀念瓦解等兩個因素,導致性氾濫正在逐步摧毀台灣社會。林朝興進一步向《大紀元時報》說,受歐美國家的性教育、性觀念影響,台灣的教育體系教導學生,只要在不被強迫、兩情相悅下,雙方都能享受「性」的快樂,但往往在不小心懷孕後,因為沒有經濟能力,最終選擇墮胎,這種惡性循環每年重覆,不僅影響身體健康,心理也出現問題。
另外,林朝興提到,台灣近20年的離婚率大約41%,平均每10對結婚就有4對離婚,當中有1.1個未成年孩子,換算約有逾116萬個未成年孩子會經歷父母親離婚,成為單親家庭的小孩。有些孩子甚至會經歷隔代教養、面臨貧窮困境,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透過尋求「性」而得到快樂,特別是青少女,會從男友的愛當中得到滿足,這也是為何台灣社會性氾濫的原因。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呼籲,應積極建立針對非預期懷孕婦女的諮商輔導系統,才能有效協助台灣非預期懷孕婦女,降低婦女非自願墮胎,有效提升台灣的生育率。另應借鑑英國、德國等經驗,建立人工流產的通報機制,以掌握實際的人工流產人數。
林朝興表示,目前我國因為沒有此通報機制的法源依據,難以掌握其人數、分布情形及實際遭遇的狀況,使得政府無法針對此一族群提出具體有效的對策
與會的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旋回應,針對人工流產方面,已編列參考指引,當醫療機構遇到民眾想進行人工流產時,會提供生下來的思考方向,並進一步轉介至相關單位等。至於統計人數方面,因為人工流產屬於特種個資,依法沒有規定醫療機構必須通報,但都會定期公布抽樣推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