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情緒界線?情緒底線? 尊重自己的感受

擺脫情緒勒索,就是從建立你的「情緒界限」開始;而要建立「情緒界限」,就是從尊重你的感受開始。(123RF)
擺脫情緒勒索,就是從建立你的「情緒界限」開始;而要建立「情緒界限」,就是從尊重你的感受開始。(123RF)

文/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要怎麼做,才能擺脫情緒勒索,不再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自己的人生不能總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而委屈求全。那麼,要怎麼做,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選擇?看看專家如何說。

當我們思考自己的界限時,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擔心:「雖然他這樣讓我不舒服,可是,會不會是因為,我真的抗壓性太差?還是說,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只要我決定了,這就是界限

「我真的可以就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嗎?這樣會不會太不替人著想?有時候幫點小忙,應該也沒關係吧!我這樣,難道別人不會覺得我難相處嗎?」在面對情緒勒索者,剛開始建立自我情緒界限的過程中,許多人需要面臨的,就是自己不確定「這麼做,是否真的可以」?

我真的可以只顧慮我自己的感受嗎?
我真的可以不管別人舒不舒服嗎?
我的感受真的是對的嗎?
這說不定是我的問題,是不是我太敏感?
我這個樣子,別人會不會覺得我難相處?

可能,看到這裡,你也有相同感覺:當想要練習把自己感受放在第一位時,「習慣性的罪惡感」就警鈴大作了,那些「自我懷疑」也就立刻被召喚出來,變成一圈一圈的套索,綁縛著你,讓你動彈不得。

別忘記了我前文所提到的:「習慣性的罪惡感」,是過去你鍛鍊出來,用來應付生活,回應他人需要以利於生存的一種「生存策略」,是你思考的「慣性模式」。當你要擺脫過去的生存策略、思考模式時,你需要用新的「思考模式」來代替,而在這過程中,你一定會覺得不舒服、不習慣。

但不代表這是錯的。這個新的「思考模式」,就是開始以自己的感受作為依歸,設立自己的情緒界限。

實際上,所謂的「界限」,指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忍受範圍,是「別人如果侵犯,我腦中的警鈴會大作,我會感覺不舒服」的範圍。

而這個範圍,因人而異,但了解並且接納自己的「情緒界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只要你決定了,這就是「界限」。

你並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或是尋求任何人的認同。即使他們不認同,他們如果要與你相處,仍必須使用你能夠接受、尊重你感受的互動模式,與你相處。

情緒「界限」,不是情緒「底線」

切記:「情緒界限」,不是「情緒底線」。界限,是幫助你知道,與人互動時,哪些是你的「範圍領土」。你要找到的,是開始會讓你覺得不舒服的那條線,往內,則都是「情緒界限」的範圍,而不是拉了一條你的「情緒底線」:僅設一條「盡量忍受的底線」,而使得這「底線」成為讓人一踩到就會爆炸的線。

如果你設的是「底線」,你會發現,即使設了這條線,你內心的痛苦與掙扎仍然很深,仍然會時常感覺到委屈,不被重視自我的感受,或是感覺自己沒有價值。

但是,如果你設的是「情緒界限」,這個界限是範圍較大的,也讓你比較有施展與調整的空間。

你可以隨著你的狀況與需求,來彈性調整自己的「界限」,這也可以讓你與人的互動比較有彈性,而非只能仰賴僵化的界線,來決定、調整你與他人互動關係的距離。

這就是「情緒界限」與「情緒底線」的差別。

***

所以,為了要打破過去的「慣性思考模式」,你需要提醒自己:

你可以自己選擇不用滿足別人的需求,只要你不想。

你可以選擇不承擔別人的情緒責任,只要你不想。

你可以先只照顧好你自己的情緒,而不用總是要替別人著想,只要你不想。

你可以擁有你自己定義的「情緒界限」,而不需要別人同意,因為重視你自己的情緒感受,是你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你人生的目的。

你要記得:情緒界限就是你的「領土」、你的「疆域」,你就是你自己國家的「國王」,你可以決定,如果想要跟你這個國家「互動與交流」,別的「國王」需要用什麼樣的方式。

因為你是國王,所以,你當然要保護你的國家,你的領土範圍,而依歸點,就是「你的感受」。

別人否定你的感受,已經是一件很令人難過、受傷的事情,如果連你都懷疑、甚至否定你自己的感受,不能捍衛你自己的感受,不停的「割地賠款」……

這是多麼令人心疼的事情。

請開始改變「為別人想」的思考模式,開始練習「為自己想」吧!

別忘記了:擺脫情緒勒索,就是從建立你的「情緒界限」開始;而要建立「情緒界限」,就是從尊重你的感受開始。

——摘編自《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寶瓶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