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管理腰圍 遠離「代謝症候群」

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指標異常、未罹病個案,積極介入生活型態管理,如飲食、運動,是有效控制、逆轉罹患慢性病風險關鍵。(Fotolia)
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指標異常、未罹病個案,積極介入生活型態管理,如飲食、運動,是有效控制、逆轉罹患慢性病風險關鍵。(Fotolia)

文/記者賴玟茹
代謝症候群是多種慢性病的危險因子,生活中單從「腰圍」就能簡易判斷,經國內研究發現,腰圍過粗增加糖尿病約2倍風險;腰圍更是代謝症候群重要危險因子,及早發現異常,生活型態介入,兩成代謝症候群可被逆轉。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主要由五項危險因子組成,包含「三高」的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及「二害」的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若出現3~5項異常,就是罹患代謝症候群,其中單從「腰圍」外觀就能判斷。

國衛院團隊利用2012年~2020年間,分析約4萬6千名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研究參與者資料,經觀察五年數據後發現,當民眾腰圍過大,代謝症候群其他四項指標更容易異常,包含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代謝症候群五指標對三高疾病影響排序,以五年發病風險比倍數為單位,腰圍是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等四項疾病的第二位影響指標,尤其對糖尿病影響最大,增加約2倍罹病風險。這次研究證實,保持腰圍正常,預防或改善代謝症候群,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

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臺灣六成死因與慢性病有關,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指標異常、未罹病個案,積極介入生活型態管理,如飲食、運動,是有效控制、逆轉罹患慢性病風險關鍵。

代謝症候群指標最容易發現異常的就是腰圍,正確量腰圍步驟,除去腰部覆蓋衣服,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讓皮尺通過腹部中線(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中間點) ,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平行,皮尺緊貼但不擠壓皮膚,維持正常呼吸,吐氣結束,量取腰圍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