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手機回收新制明年上路 業者將負回收責任 目標2026年循環率15%

手機回收新制明年上路。示意圖。(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手機回收新制明年上路。示意圖。(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台灣年銷售500萬支手機,但舊手機回收率僅約12%,環境部資源循環署7日預告手機回收相關草案,要求手機製造、輸入及販賣業者負起回收責任,並希望業者提供手機租賃或維修等循環服務,期望2026年達成循環率15%的目標,草案預計於2025年1月1日上路。

環境部表示,臺灣在2006年就公告手機為清潔隊應回收項目,協助民眾回收家中廢手機,2008年起也與手機品牌及販賣業者合作舉辦手機回收活動,不過以近年數據來看,2022年台灣的手機回收率,雖然已經提升到12%,是歷年新高,但仍有努力的空間。

根據循環署調查,有超過5成民眾將舊手機閒置在家,沒有拿出來回收,進一步調查其原因,包括不知道回收點、缺乏回收獎勵,以及擔憂個資外洩。

目前歐美多國皆已立法,要求手機業者應負手機回收責任,如美國各州的《電子廢棄物回收法》、歐盟的《廢電子電機設備指令》(WEEE)、日本則是《廢舊小型電子產品等再資源化促進法》。

為解決國內手機回收困境,環境部循環署7日預告「應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行動電話製造、輸入業者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透過手機回收法制化,要求手機製造、輸入及販賣業者負起回收責任,提高手機回收及手機租賃、舊機買回或維修等循環服務比例。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組長李宜樺表示,去年底曾預告過該草案,但經過溝通,業者反映需要更多時間準備,因此重新預告;此外,在循環率目標部分,也參考國外標準重新調整,將原本草案版本設定2030年循環率達30%的目標,改為2026年能達成循環率15%目標,草案則預計於2025年1月1日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