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畫法》將於明年4月上路,不過多名藍綠委呼籲應展延數年並充分溝通後上路。內政委員會24日舉行「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學者指出,《國土計畫法》延後不是好答案,可以先讓準備好的縣市開始,還沒準備好的分批上路;立委則希望展延兩年,讓中央制定配套跟補償政策,也提出重新檢視國土功能分區狀況等要求。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提到,《國土計畫法》的立法過程23年,實施至今8年,超過31年還無法落實「不可思議」,是否延期有相關問題必須克服,但是否能延期,需要考量不同因素;內政部宣告今年12月相關子法會全數發布,希望內政部能夠盡快完成。
立委籲展延兩年制定完整配套 學者:延後不會是好答案
立委許宇甄透露,全國農民都對即將上路的《國土計畫法》感到憂慮,希望能夠展延實行,她也提案希望施行日期再展延兩年,讓中央有更多時間制定完整的配套跟補償政策,讓地方有充足時間跟民眾溝通、說明白。
立委林岱樺說,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範圍較大,不應一刀切,分區劃設與法規應因地制宜,且由個案變更程序機制,保有土地使用彈性;各部會的土地發展目標不一,應由行政院主責;給予地方政府較多自主性;重新檢視國土功能分區劃設狀況;優先保留原生聚落現狀。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鄭安廷建議,準備好的縣市應有機會開始讓地方政府帶著地方民眾討論未來國土跟空間的分配;還沒準備好的縣市也許可以分批上路,好處在於已經照原本期程完成的工作不至於白費,他擔心若再延期的話,連全國的國土計畫都必須重做。
「延後不會是好答案」,成大都計系特聘教授張學聖指出,土地價值觀的不同不可能透過延後兩年解決,國土計畫應趕快上路,國土面臨眾多挑戰,如:產業發展定位、水電需求、光電跟土地衝突、氣候變遷、國土防災等需要在《國土計畫法》的架構下逐步滾動修正因應。
國土法攸關國家空間治理 內政部:積極與縣市政府溝通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回應,《國土計畫法》是攸關國家空間治理的法案,能夠有效規範國家的整體空間管理,讓土地得到合理發展,相較於《區域計畫法》,《國土計畫法》是更進步的法案。
董建宏指出,未來會跟原民會積極合作,就原民區域的權益保障、原民居住環境等問題透過法令解決;會跟農業部就農民權益問題討論,因為法律才能檢討農業空間的分布、農地使用的狀態,甚至將農業生產體系放入農業空間運作。
董建宏補充,有關於部分地區的產業發展、土地用地的使用而產生的不合宜狀態,透過《國土計畫法》才能夠針對偏遠地區居民的生存權益、產業發展的權益才有機會運作,所以《國土計畫法》是能夠讓大家正視這些問題,並有工具處理、討論;未來會更積極的跟縣市政府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