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中國名畫賞析 南宋名家馬遠《秋江漁隱圖》

南宋馬遠《秋江漁隱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南宋馬遠《秋江漁隱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鄭行之
馬遠是南宋「四大畫家」之一,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生長於錢塘(杭州)。從他曾祖父開始,家族四代都在畫院當官,馬遠就出身在這樣的書畫官宦世家。他在南宋歷任光宗、寧宗的畫院待詔(官名),最後更成了南宋最出色的畫家。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高超的技法與心意自然流露,引人入畫,不在話下。

秋天的江水汩汩流淌,在岸邊蘆葦叢中,橫著一艘木舟,舟上趴著一位胖胖的隱士,正酣然入睡。隱士的表情、神態與外型都傳達了一種文士氣質,甚至帶有大官的官威、氣派,但也顯現出已經隱居一段時日之後的放鬆與滿足,無所求、無所爭的意態,有如同化於布衣百姓的那種隨心所欲的自在自如。

在這個荒蕪人跡的河岸,他把木舟拴在蘆葦叢中,很放心的閉上眼,沉入夢鄉。他雙手緊抱著木槳,卻睡得很沉。沉穩的鼾聲彷彿融於流水聲中,此起彼落,緩緩飄向遠方。

【賞析】
秋江漁隱圖:靜謐秋意何處染?

《秋江漁隱圖》將人物與秋江景色完美融合,渲染出一片引人入畫安歇的靜謐秋意。

畫中的隱士老翁懷抱木槳,蜷伏在船頭酣然入睡。小舟安靜的停泊在蘆葦叢中,畫面呈現出一種寧靜恬然的美感。馬遠在這幅作品中展示了他人物畫的深厚造詣,工筆人物畫,將漁隱老翁描繪得生動入化。尤其是隱士的頭部處理,顯示了馬遠的高超技藝和深厚功力。

隱士有著方形的大臉,端正的五官,挺直的鼻梁,而且馬遠作了極富明暗層次的敷染,使得隱士的臉立體生動。隱士的額頭寬敞,絡腮鬍映襯柔軟豐滿的臉頰,鬍子修飾成鬚,鬚短而篷,兩眉則既粗短又厚實,濃密得像長滿矮箭竹的橢圓小山,整張臉被賦予了豐富的立體感,這在古代傳統繪畫中是一個突出的表現手法,即使在馬遠其它作品中也少見如此成功的運用。

此外,馬遠嫻熟的運用線條表現物象的質感,如江水的靈透、布衣皺褶的輕盈和木質船板的厚實等等,都被他細緻的摩畫出來。流水的線條使得水流有聲一般,還有那支被他緊抱著的木槳,鉤勒之後,再抹上淡淡的灰赭,活脫脫就是支「木」造的槳,和堅實美觀的木舟搭在一起,可真是絕配!

那小小艙篷是裡外兩層,既不顯眼又堅固防水,可防日曬雨淋,外層可能上了深色漆,艙內則保留材質的原色,配上艙門口淡素的布簾子,收藏秋色。

船身旁有幾枝蘆葦在秋風中輕輕搖晃,蘆葦的用色及用筆使得蘆葦彷彿活了起來。秋風蕭瑟微漾水波,如風般無痕的秋涼,渲染出整幅畫面的靜謐秋意。小舟中一派恬靜酣然的漁隱老翁,神態與秋江情景交融,更將秋意烘托得淋漓盡致。

辛卯(西元1711年)秋,清高宗賞畫御題,反映了秋江漁隱無求而隨處自在的世界——
月落江天罷釣魚,倚榔坐睡夢華胥。
蘆叢何必扁舟繫,波漾風吹任所如。

——轉載自「乾淨世界」《藝海逍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