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26日進行桌上推演,總統賴清德宣布,自明年開始,「萬安」、「民安」演習將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以完全不依賴國軍支援的方式參考國際最新的經驗設計,希望與漢光演習有所區隔,但又能相互支援呼應。
總統府26日舉行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由召集人賴清德主持,並首度進行「桌上推演」,由19個中央部會與16個地方局處,共同驗證中央與地方緊急事態應處能力。
台灣面對天災、威權擴張野心的威脅,賴清德表示,相信只要政府和全體社會有準備,就能應對。有決心,就不用擔心;有信心,人民才能放心,這就是全社會防衛韌性所要達成的目標。台灣社會必須與時間賽跑,來共同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威脅,也能夠嚇阻敵人侵犯的各種能力。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透過五大主軸,訂定行動方案,包括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並藉此驗證中央與地方政府因應災害時的量能,全面提升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韌性。
推演2種情境 含「瀕臨衝突狀態」
針對跨領域桌上推演,賴清德表示,這次的推演採用「有想定、無腳本」方式,參演單位不事先準備講稿,而是臨機應變、面對問題來提出對策,也更加貼近危機真實發生時的狀況。
他表示,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持續威脅區域的穩定與秩序,在第一個情境中,假想發生「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在第二個情境中,假想發生「瀕臨衝突狀態」。在這些推演中,維持國人的日常生活、確保社會的正常運作,是首要的核心目標。
賴清德也於會議中宣布,從明年開始,以往針對防空及救援的「萬安」、「民安」演習,將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將採取完全不依賴國軍支援的方式實施,與國防部的「漢光」演習有所區隔,又能相互支援呼應,目的在於特別加強非軍事部門的防護機制,驗證民防、災防體系保護國人的能力。
需加強「複合式威脅」應變能力
國安會副祕書長林飛帆對推演成果進行概略報告,他提及,各單位目前仍多以單一事件應處為思考,較無法考量到各單位資源的相互依賴性及連動性;建議未來可加強處理複合式威脅的應變能力,同時也要思考整備的備援機制及復原能力,並透過平時演練驗證成效。
林飛帆提到四項演習構想:第一,依據中共可能對台威脅,設計未來可能想定,驗證中央及地方政府對相關狀況處置的思維及執行能力;第二,驗證全社會防衛韌性五大主軸;第三,想定設計區分為兩個動次,分別「因應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瀕臨衝突狀態之應處」,檢驗政府相關機制整合,如何維持政府持續運作、維持社會民生核心功能以及必要時支援整體社會防衛;第四,納入地方政府相關資源與功能的狀況,以台南市政府為例,並作為日後各縣市參考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