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可能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人或多或少會對某些東西感到害怕,而且會顯得不理性,例如怕黑。儘管黑暗本身並沒有什麼危險,但在美國有大約1/9的成年人怕黑。至於為什麼人們會怕黑,有沒有克服的方法?有專家做了詳細的說明。
據IFLScience網站報導,如果你看到蜘蛛會畏懼,或是一想到被困在電梯裡就開始用力呼吸,那麼你跟很多人一樣。
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家諾貝里(Melissa Norberg)說:「超過70%的人有一種非理性的恐懼。」
但非理性的恐懼與恐懼症(phobia)不同。諾貝里解釋說,依據定義,恐懼症會經常引起痛苦或干擾某人的生活。恐懼必須是非理性的或極度誇大的,才能稱為特定的恐懼症。
諾貝里舉例說,如果你怕蛇的話,你可能認為你有恐蛇症(ophidiophobia),但如果你居住的環境中沒有蛇,你可能就沒有恐蛇症,因為蛇不會干擾你的生活。
然而,如果你搬到一個有蛇的新環境中,你因為怕遇到蛇而不敢做某些事,你的生活受到影響,那麼你可能就符合了恐蛇症的定義。
很顯然,人們會對動物產生恐懼的反應是正常的,否則人類的祖先看到獅子不會躲避,人類就無法延續到現在了。
但恐懼症不同。諾貝里說,就整體而言,研究並不支持我們害怕某些事情是因為它在演化上有益的觀點。比較可能的是,這是後天學習而來的。
你怕黑嗎?依據定義,恐懼症是非理性的。儘管在那一刻你可能感受到真實的威脅,但客觀上,你並沒有處於任何危險之中。不過,你很難讓自己相信這一點。
諾貝里指出,「當人們經歷臨床上顯著的恐懼症時,他們害怕的不僅僅是客觀上的危險情況,還有非理性的情況和刺激。」
比如說,有些人不敢抓住塑膠蟑螂。儘管他們知道它是假的,它很安全,但他們的大腦似乎不相信。
至於人們為什麼會怕黑,諾貝里說:「人們覺得黑暗可怕,因為它消除了我們的一種感官。這增加了情況的不確定性,很多人發現應對不確定性會感到不舒服。」
與其他恐懼症一樣,其中一些可能是條件作用的結果。諾貝里說:「在某些國家,孩子通常獨自睡覺,黑暗也可能與幼兒的分離感有關連。獨處和黑暗的結合可能會讓孩子認為黑暗是問題所在。」
如何克服恐懼?諾貝里說,治療恐懼症的標準方法是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也就是面對恐懼,它比其他療法還好。
她說,暴露療法包括以非危險的方式面對令人恐懼的刺激,並了解不需要害怕這些刺激。因此,怕黑的人就要進入黑暗的房間,在晚上獨自一人,沒有怪物、鬼魂、罪犯和危險的動物。你一遍又一遍的這樣做,直到你確信黑暗並不危險為止。
如果你覺得這太可怕的話,你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諾貝里說,你可以先進入一個昏暗但不是完全黑暗的房間。
她說,在參與暴露療法時,人們應該問自己:「我認為會發生什麼?我認為這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發生的話,情況會有多糟?」
她提到,人們在結束這種療法後應該立即問自己:「可怕的結果發生了嗎?如果確實如此,情況有多糟?我認為可怕的事件將來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她說,這種提問可以幫助人們學習到幾點:
(1)擔心的結果幾乎永遠不會發生。
(2)當他們這樣做時,結果幾乎總是沒有他們預期的那麼糟。
(3)當它確實發生時,他們可以處理它。
然而,這種療法要成功的關鍵是,一旦你能在黑暗中度過一段時間就應該這麼做。諾貝里說:「每一次你必須面對黑暗的機會,客觀上是無害的,那就去做吧!」
她說,如果你只在治療師的辦公室裡面對黑暗,那麼那可能是你唯一不怕黑的地方,這對你克服對黑暗的恐懼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