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共追求科技強國的政策下,大批AI數據中心興建。分析認為,這成為地方官員打造政績的工具,各類跨界企業也聚攏到這個高科技賽道,以便獲取政府補貼;但是數據中心利用率低下,結果很可能成了大躍進的又一翻版。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共為了「超英趕美」,發動群眾拿出家裡的鍋碗瓢盆在田間大煉鋼鐵。本世紀一零年代,面對美國的晶片禁售,中共高喊「國產替代」,大舉興建晶片產業園,吸引許多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圈錢,留下大批爛尾工程。
如今,在美中激烈爭奪人工智慧(AI)領袖地位之際,同樣的情形再次上演。隨著過去的經濟支柱——房地產行業幾十年來首次下滑,官員們紛紛尋找新的成長動力。
中共興建大批AI數據中心
當美國公司OpenAI在2022年推出ChatGPT之後,中共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列為國家優先事項,敦促地方政府加快發展所謂的人工智慧演算中心。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KZ Consulting,在2023年和2024年,從內蒙古到廣東,中共宣布成立逾500個資料中心。根據中國通訊工業協會資料中心委員會數據,到2024年底,至少有150個新建的資料中心將建成並投入營運。各類企業紛紛投資這些資料中心,其中包括味精製造商蓮花控股和染料公司錦雞股份。
這些跟人工智慧無關的公司投資興建人工智慧數據中心,跟上世紀中國人用土爐和柴禾煉鋼頗有相似之處。
1958年,在中共中央通過《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的決議之後,中國有9千萬人參與鋼鐵生產,占當時全國所有勞動人口的2/5。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建造了數百萬座土高爐,但是其結果是,「樹木砍光、鐵器交光、勞動力用光」,留下一大堆廢鐵。
而眼下中國大舉興建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的行動,正在變成又一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躍進。
數據中心利用率低下
根據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資料,2024年上半年,全中國已上線智算中心算力為17億卡時,但實際使用量僅為5.6億卡時,整體利用率僅32%;同時,算力基礎設施行業的平均上架率(數據中心實際使用的機架數量與總機架數量的比率)不足60%。
還有網文爆料說,目前機房的出租率普遍在20%至30%之間,有些企業級智算中心甚至只有10%左右。
在大陸從事人工智慧數據中心行業的何雲(化名)告訴《大紀元》,中國的數據中心數量過剩,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需求低迷。「算力中心它更多的就是給一些大模型企業使用。那大模型企業,其實除了DeepSeek之外,真正意義上的大模型企業並不多。所以國內整體來說是供大於求的。因為政府鼓勵做算力中心。所以算力中心建得太多了。」
官員的政績工程
中國在2024年新建了二百多個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實際運作的卻不足20%。它們不是根據真實的需求自然發展起來的,而是作為當官者的政績工程以及商人的圈錢工具而建立起來的。
隨著房地產的崩塌,當局需要尋找新的引擎拉動經濟發展。《甲子光年》報導說,隨著人工智慧浪潮的興起和中央制定跟美國進行科技競爭的政策,地方官員們把智算中心作為拉動經濟的「新基建」。投機者們投其所好,通過向政府吹噓回報前景輝煌,拿到初始投資和建設指標。
隨後,投機客們會用這些投資作為啟動資金,註冊大大小小的SPV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去向銀行申請貸款。為了獲得銀行的貸款,不少拿到智算中心建設指標的投機客們跟各方勾兌,製造出一些虛假租約,順利取得銀行的貸款。
投機客們為了向政府謊報成績,給智算中心找到了另外一個業務——挖礦,即尋找數位貨幣。然而,挖礦對智算中心設備的損耗極大,可能運行兩年就報廢了。
投機者們圈錢的另一個手段則藏在採購設備的環節中。《甲子光年》說,SPV公司會採購大量的服務器、並行文件存儲系統、網路設備等組建智算中心。在這一採購過程中,有不少可以中飽私囊的機會。比如,SPV公司在採購服務器的時候,會通過選擇一些非主流品牌的產品,或者通過只購買部分零部件的方式,節省很大一筆費用,節省下來的錢就流入了自己的錢包。
對於這些投機客們來說,智算中心的設備性能並不是他們所看重的,只要在購買設備的過程中實現了套利,那麼任務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