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國外知名部落客瑪麗.凱瑟琳.巴斯特羅姆(Mary Katherine Backstrom)分享了一個她和3歲小女兒的溫馨小故事,引來數萬網友贊同。
瑪麗在貼文中描述著,那天,她和小女兒荷蘭在睡前發生了一場持續1小時的爭論;在發文的10分鐘前,她把女兒抱上床,因為氣還沒消,帶著咬牙切齒的聲音跟女兒說:「我愛妳,荷蘭!但今晚不要再說什麼話了。妳現在要睡覺了,看來我對毛絨動物太大驚小怪了。」
當她要轉身離開時,她的小女兒用微弱的聲音叫住了她:「媽媽!」還凝視著媽媽說:「我原諒妳!」
女兒這麼一說,讓瑪麗聽了很訝異,接著她問女兒:「妳說的原諒是什麼意思呢?」
荷蘭說:「這意思是,雖然妳錯了!但我對生氣感到厭倦,現在我要睡了,這樣我的心就不會疼得像肚子痛痛那樣了!」
媽媽把以上的故事情節交代完後表示,「這不僅是我作為媽媽的一個卑微時刻,而且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一課。」她接著寫道:「今晚我被3歲的孩子上了一堂『寬恕』的課。」 「那真的是一記直拳。」「不過她真的是對的!我爬上了那張床,重新愛上了她。」
瑪麗寫到:「老實說,我的心臟也有點疼。我的小孩提醒我,不可以帶著『生氣』上床睡覺。 因為當你這樣做時,你的心臟也會感到疼。」「你知道嗎?我已經活了35年了,今天必須承認,她沒有錯,她是對的!」
「寬恕」是什麼?心理治療師南希.科利爾(Nancy Colier)在她的著作《今日心理學》中,將寬恕定義為一種「自由」。
瑪麗繼續寫道:「寬恕最終和自由有關。」「當我們需要別人改變,才能讓我們好起來時,我們就是囚犯。」她的意思是如果我們堅持己見,一直執意錯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時,那我們的心就不能從氣憤中掙脫開來。
「在沒有寬恕的情況下,我們被憤怒和怨恨所束縛。」「不願意寬恕別人,堅持尋求對方的改變,實際上會使我們無能為力。」瑪麗補充說:「寬恕最終就是選擇把自己的愛無條件地交付出來,與此同時,自己的心也會變得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