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家庭教育

【爸媽必修課】從小開始 守護孩子的存在價值

七、八個月大的嬰兒開始會認生,爸媽要適當守護孩子的本能反應。(Shutterstock)
七、八個月大的嬰兒開始會認生,爸媽要適當守護孩子的本能反應。(Shutterstock)

文/陳彥玲
美國「物質獎勵法」的教育方式一度在全球流行,現在很多學校發現這個方法會漸漸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愉悅和熱忱。

我們在「資優教育」中倡導,讓孩子用身體的愉悅、存在的價值感等方面,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孩子對教育的正面體驗系統。尤其,我們發現社會中許多「困難」學生,都是在嬰幼兒期出現了問題。

物質獎勵教育法的副作用

用物質(貼紙、小紅花等)獎勵來教育學生,曾在美國紅極一時,傳遍全球,包括臺灣。我自己孩子的小學一年級老師,就用這種方法教育學生,但是對我兒子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為兒子真正在意的是人的素質,學習快樂的東西,而不是外界的物質誘惑或獎勵品。

當年美國這種物質教育方法傳入臺灣時,這位老師參加了第一屆學習班。剛一接觸時,她覺得這種方法太好了,很快就能見到教育的效果。她有五個孩子,她把這個教育方法從老大用到老五的時候,她發現:孩子不愛學習了,越來越注重物質獎勵,失去學習本身的快樂和熱忱。

看到這麼大的負面教育效果後,她再也不敢用這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在學校整個大環境中還得這樣教。這位老師快退休了,在我的支持下,她要用自己的經歷去提醒臺灣教育部門,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和那個老師一起與校方開了一個會,校方把教育局下發的相關公文找出來,發現當時教育局並沒有絕對要求這樣做,而是要求老師更加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特別行為,採取適當的方法去輔導和教育。因為它容易產生速效,老師們都去用物質獎勵教育法。但因為一個老師帶一個學生,通常只有兩年時間,第三年可能就換新班,所以老師也看不到這種教育的副作用,只有家長才能長時間體驗到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嬰幼兒「認生」是本能保護

七、八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分辨陌生人了,他的「認生」反應就是要與你保持距離,離你遠一點。有的大人認為孩子太認生,以後會在人際關係上吃虧;也有家長用非常強迫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戰勝」對生人的恐懼感。

可是七、八個月孩子的大腦神經是非常細的,頂不住這麼大的壓力。孩子對陌生人的抗拒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是孩子正常的發展過程。如果七、八個月的孩子沒有這種認生反應,大人就該擔心了,因為孩子隨時可能被別人抱走。

如果孩子眼中的這個「陌生人」跟我們是親戚或關係友善的人,只是孩子沒有見過。這時媽媽可以伸出一隻手,先跟陌生人握握手、聊聊天,讓陌生人給自己倒杯水、遞給一點食物,然後媽媽當著孩子的面接過來吃喝,這樣孩子會看到媽媽信任眼前的陌生人。

媽媽再把自己的手機,小孩的玩具與那人分享,這個時候,你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對陌生人不再懼怕或不安時,才能讓陌生人跟孩子說說話,但先別去碰孩子。如果孩子是愉悅的反饋,這時差不多可以讓陌生人去碰碰孩子的腳、身體,不過還是不能一下子就抱住他。

別以愛的名義作弄孩子

很多長輩看到可愛的嬰幼兒,都喜歡去抱抱他,摸摸他的頭,捏捏她的臉。這在美國是不行的,你必須先徵得家長的同意。如果你真想抱抱美國人的小孩,就先跟家長說:「你的孩子實在太漂亮了,太可愛了。」經過家長允許示意後,你才能抱起孩子。

我特別提醒大家:你要去碰自己的孩子也好,碰別人家的孩子也好,先問問自己做這件事情是什麼樣的心態。

你知不知道你在玩他時,給他帶來多大的痛苦?很多人不會抱孩子,那個抱姿卻讓孩子非常難受,有的孩子當場哭,有的孩子悶在心裡不吭聲。下次媽媽要帶他出門,他就不跟媽媽去了。次數多了,媽媽會批評孩子不合群,給媽媽找麻煩,「大家在一起快快樂樂的,你怎麼這樣呢?」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很可能會成為「問題兒童」。

如何懂得保護孩子?

小孩對身體觸摸的恐懼,要理解他,不要否定他。如果別人一上來很熱情地要抱你的寶寶,而寶寶哭著拒絕時,母親為了不讓別人尷尬,又能保護自己的孩子,可以這麼說:「謝謝你的賞識,孩子他還沒準備好。」

你如果真正懂得孩子心理,你的手會變得很有力量、很有方法和富有語言的。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的手會讓寶寶很清晰地知道,我支持他。我可能會把他抱得更緊,他真的能感受到我是愛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