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運動風氣日盛,但運動傷害案例也隨著增加,最常見的是過度運動導致膝關節疼痛。臺中榮總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等同於6.5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其中包括許多年輕人因為運動不當,造成膝蓋的損傷,又未即時接受正規治療,導致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
臺中榮民總醫院31日舉行「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發表會」。院長許惠恒表示,自2011年加入臨床研究後,篩選並執行臨床試驗個案共33例,占總試驗人數92例中的1/3,收案人數全國之冠。
骨科部李政鴻部長提到,本次發表的是生技產業開發與醫學中心配合的成功案例。技術已轉移工研院,並由生技產業界協助完成臨床研究,是第一個完成樞紐臨床試驗取證的第三類醫材,目前已取得衛福部(TFDA)認證,是國內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
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陳超平主任說明,「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已於今年4月取得認證,且臨床上只需一次手術,術後一年經關節鏡與組織切片結果發現,軟骨缺損處部分或完全再生達97.7%;經過五年追蹤,顯示比骨髓刺激術具顯著優勢,能有效讓病患回復運動功能。
外科部整形外科張捷凱醫師說,7年前國外求學時,不慎在打籃球時意外受傷,當時醫療未能改善,6年前回國後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目前恢復情況良好,已能和以前一樣,重新上場打球。
陳超平表示,「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是擷取病患少量非應力區的自體軟骨,經切碎、特殊處理後,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不僅傷口小,手術約40分鐘可完成,術後六週有效減緩膝關節疼痛問題,三個月改善症狀,有效恢復運動功能。
陳超平說明,常見的關節軟骨磨損療法均各有優缺點:玻尿酸注射只能短期減緩疼痛,消耗完畢又得重打,治標不治本;細胞療法是在體外培養細胞,病患需要動兩次手術;人工關節使用效期雖長,卻必須犧牲其它正常組織,並不適合所有病患。
中榮指出,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達83.7萬人,較2016年增加了近5萬人,其中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人數約2.5萬人。因此,建議發生局部的軟骨損傷時應早期治療,若嚴重到影響生活及行動力,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時,就得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