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法擴充空間的情況下,傳統做法則是拔掉幾顆牙齒,以創造空間,讓牙齒凌亂的問題獲得解決。不過,越來越多人不想犧牲健全的牙齒,如果有辦法擴充空間,就希望不要犧牲任何一顆牙齒。所以在此要向民眾介紹的,就是擴充牙齒空間的觀念與技術。
傳統矯正牙齒的做法與影響
首先稍微介紹傳統矯正牙齒的做法與影響。顎骨大小與位置,經常是醫師決定拔牙或不拔牙的關鍵。面對狹小的顎骨,或是不理想的上下顎骨相對位置,為了獲得理想的臉型,通常只好妥協,以拔除牙齒的方式,讓較少數量的牙齒得以在空間狹小的顎骨上排列整齊;有時甚至通過特別設計的拔牙方式,讓上下顎骨相對位置不理想的狀況,能稍微獲得改善。但是在看起來可行的安排下,卻隱藏著一些危機。
舉例來說,拔除小臼齒後,雖然牙齒排列整齊,或是暴牙狀況有改善,而舌頭活動空間卻可能因此變得不足,進而壓迫到咽喉氣道的空間,長期影響呼吸能力,甚至可能造成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此外,上顎骨容易變窄,因為人的上顎骨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小,一旦拔除牙齒做矯正,等於提早讓上顎骨窄化。一來可能容易讓鼻道變得狹窄,二來可能因為上門牙後退,讓下排接觸的下門牙被導引,容易造成下巴往後移動,舌頭活動空間因而受到更多限制,咽喉氣道更加狹窄,甚至因為下顎骨往後移動,造成顳顎關節受到壓迫。
通過拔牙來獲得牙齒排列空間,有其一定的功效,這是目前臨床治療上的主流作法。但是現今已經有不少國際級矯正大師都開始呼籲,不要以拔牙作為牙齒矯正的第一選項。可是不拔牙,不就違反顎骨狹窄無法排列牙齒的前提嗎?或是會變成一口暴牙嗎?
齒列與咬合不整的根本成因
指導我入門齒顎矯正治療的醫師,曾經在課堂中不斷地提醒:「矯正是違反自然的。」這句話沒有錯,因為一個人從小到大的飲食、咀嚼、吞嚥、發音、表情、姿勢等習慣,造就了牙齒整齊或是不整齊的現況。然而,醫師通過醫療的手段,將不整齊的牙齒排列整齊,等於違反病人原本正常的生理與習慣,所以矯正確實是違反自然的。
想要不拔牙而達成齒顎矯正的目的,並希望在矯正結束後,整齊的牙齒不再凌亂,甚至能讓呼吸道保持暢通,而且不會引起顳顎關節症狀,這對於現今的醫師來說,都是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標。
對我個人而言,就是要重新思考齒列不整與咬合不正的根本原因,如果可以了解到引起齒列不整與牙齒咬合不對位的關鍵,齒顎矯正的治療確實有機會同時達到上述追求的目標。
不拔牙矯正本來就是一個選項,一般有30~50%的患者不靠拔牙來改善齒列不整的問題,而是輔以大量的舌頭與嘴脣訓練,改善口腔周圍肌肉功能,或是靠修磨牙縫、打骨釘進行協助。
不過,真正不拔牙矯正的理念是正本清源,可嘗試通過擴張顎骨,幫助病人重新獲得足夠的顎骨大小,甚至以非手術的方式,將顎骨移動到適當的位置。我想推廣的就是這種師法自然的方式,不但能提供民眾舌頭與嘴脣功能的正確觀念與練習方式,還能讓民眾了解,通過合適的功能性矯正裝置,確實可以擴張與移動顎骨。
解決顎骨太窄的兩種做法
顎骨的正常發展是通過咀嚼的刺激,使它橫向擴張;很多人的顎骨太窄,乳牙雖然排列整齊無縫隙,但因為骨頭沒有擴張,換牙時就出現凌亂的狀況,此時可以嘗試的做法有下列兩種:
1. 在一樣窄的顎骨上,犧牲幾顆牙,將剩餘的牙齒排整齊。
2. 導引顎骨生長到原本就該發展到的寬度,不犧牲任何一顆牙齒,將牙齒排列整齊。
——摘編自《矯正可以不拔牙》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