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提供居家蔬果保鮮小撇步,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健康!
1.蔬果到貨,立即分類排排站
蔬果箱裡蔬果種類很多元,農試所建議,到貨第一步,依照蔬果特性選擇適合保存的環境,立刻「分類、分流」,才能讓食材維持較久的美味。
消費者可根據當季蔬果種類,及居家可提供的冰箱容量及貯藏環境,將蔬果簡單分為:耐低溫與不耐低溫兩類。
耐低溫的蔬菜有:葉菜類、豆菜類、果菜類及瓜菜類等;耐低溫的水果有桃、番石榴、紅龍果等。
特別注意:有些水果雖然耐低溫,在放入冰箱前,要先放在通風良好的室溫後熟,等果實轉變成適當的風味後,才可以低溫冷藏,例如:洋香瓜、木瓜、芒果等。
不耐低溫的蔬果:可置於通風良好的室溫環境即可,例如甘藷(地瓜)、南瓜、洋蔥、蒜頭及香蕉等,因為過低的溫度,可能會讓這些蔬果凍傷,果實細胞因低溫導致細胞膜受損與代謝異常,導致果皮褐化、果肉凹陷、果實不後熟及味道改變等情形。
2.適當包裝,減少蔬果水分散失
農試所指出,第二步是將分類好的蔬果,以具有「保溼」效果的方式進行保存,消費者可選擇居家方便取得的包裝材料,例如:乾淨的PE袋、夾鏈袋,或利用乾淨的保鮮盒,進行分裝保存,包裝裡面可以放入一塊乾淨的棉布或餐巾紙,以乾淨水打溼,有加強保鮮的效果。
建議以單次食用量包裝,使用方便,又能保鮮。透過分裝食材方式,可避免有少量蔬果腐損時,容易產生乙烯(一種自然產生的老化植物荷爾蒙,為無色無味的氣體),造成包裝在一起的蔬果,快速後熟或菜葉黃化,因此,透過乾淨小量包裝,可維持較久的新鮮美味!
最後,農試所提醒,蔬果到貨時,請盡快分裝置於冰箱或通風處,建議包裝好的蔬果勿大量堆疊以避免壓損,而且分批食用可減少食材的減損浪費,也能顧全荷包。不過,蔬果還是有一定的賞味期,以再好的保存方式,也是有保存期限,該所建議消費者購買的新鮮蔬果,盡速在3至7天內食用完畢,農民朋友們也會持續供應健康營養又安全的蔬果產品,讓產銷運作不會受疫情影響,大家共同防疫也支持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