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54歲的凱‧帕查(Kai Pacha)是阿根廷科爾多瓦省魯米帕爾鎮(Villa Rumipal)的非營利性保護、救援和康復中心Pumakawa動物保護區主席。
2017年的夏季,一個有愛心的家庭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的美洲幼獅,因為擔心牠的健康,於是把牠帶到保護區。帕查告訴《大紀元時報》:「牠被收割機碾過……又被關在一個小籠子裡。」
工作人員將幼獅命名為埃斯塔尼斯勞(Estanislao),意思是「獲得榮耀的人」。對牠進行神經系統和各種獸醫檢查後,一位眼科醫生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診斷——埃斯塔尼斯勞確定「失明」了。
帕查說,「因為幼獅只有一個月大,因此我們的護理更加精心。」很快,帕查就和埃斯塔尼斯勞成了日常好友。帕查在滿足幼獅需求的同時,也訓練牠視覺以外的感官,讓牠能夠聽從她的指導,來探索外界環境。
「我從未與盲眼動物或盲人一起工作或生活過」,帕查說,「我試著用一些方法讓牠平靜下來,主要是通過接觸來引導牠,用音量很小的聲音來模仿牠的母親。我試圖讓自己感覺像一隻美洲獅。」
為了訓練牠,帕查在狹小的空間裡行走,不拖拉腳步,而是用力踩在地上「發出聲音」。埃斯塔尼斯勞跟著她,很快就學會了在不平坦的地面或臺階等障礙物前停下來。在訓練過程中,帕查還利用各種音頻,如叢林和自然聲音訓練美洲獅的聽覺、用氣味來刺激其嗅覺,並用氣味標記一個安全的區域。
埃斯塔尼斯勞第一次積極回應帕查的聲音時,牠停下腳步,向後面朝著她的方向走去。牠走近她的腳,嗅了嗅,然後一直跟著她。帕查說:「我心中湧起了一股母愛。」
帕查試著用不同的聲音,包括在埃斯塔尼斯勞平靜時發出咕嚕聲,鼓勵牠將聲音與情緒聯繫起來。雖然暴風雨和陌生的噪音仍然讓牠感到恐懼,但埃斯塔尼斯勞不再是過去那個畏縮的幼獅。牠在吃飯時間會維護領地,在需要時會尋求幫助。
「當我靠近牠時,牠會突然很誇張的修飾皮毛。牠也會撫拍我,這似乎是對我存在的極大認可。」帕查說,「下午牠喜歡玩遊戲。牠最喜歡的活動是玩一個高高懸掛的拳擊袋,牠也可以用兩條腿擺動爪子,繞著圈跑。」
埃斯塔尼斯勞在保護區的前三年,帕查的夥伴幫助照顧牠。當帕查的夥伴離開時,牠情緒非常低落。
「這證明了『他們結成了緊密的』紐帶。」帕查說,「這讓我更有信心,我陪伴牠的方式對牠有好處。牠走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建立紐帶對牠來說是一種安全感,一種歸屬感,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正確了解牠需要什麼東西的機會。」
如今,埃斯塔尼斯勞已經五歲了,仍然非常依賴身體上的親密關係。因為有時帕查必須出差,她會通過手機的錄影鏡頭和擴音器,與埃斯塔尼斯勞保持聯繫,交談和傾聽。
「現在有兩個人可以代替我照顧牠。」帕查說,「他們和牠的關係不是特別緊密,但牠接受了他們。和他們在一起,牠也有一種紐帶和信任。」
雖然,因為安全因素,埃斯塔尼斯勞無法和保護區的其他成年美洲獅互動,但牠卻成為園區一些孤兒動物的親密養父,牠會和其他小動物依偎在一起,並小睡。
埃斯塔尼斯勞最好的朋友是帕查的狗——馬約(Majo)。牠們像兄弟一樣互相嗅聞、舔舐和擁抱。馬約雖然對埃斯塔尼斯勞保持警戒,但埃斯塔尼斯勞顯得非常放鬆。
埃斯塔尼斯勞是一個獨特的案例,因為將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飼養是非法的。「為了個體動物,人類和生態系統,我們不建議這樣做。」帕查說。
帕查在美洲獅的治療之旅中,看到兩個令人滿意的結果。「首先,牠生活得很好,已經克服了一切困難,現在牠甚至可以『盯著』我們看。」她說,「其次,牠發出了一個重要的訊息,牠的存在本身,代表著動物是我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