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宗教統戰 討好媽祖信徒 中共再拉攏宮廟

宗教成為中共對臺滲透管道。圖為媽祖鑾轎回鑾。(中央社檔案照片)
宗教成為中共對臺滲透管道。圖為媽祖鑾轎回鑾。(中央社檔案照片)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中共標榜「無神論」,宗教是要被消滅的「封建迷信」,但近期卻開始重視兩岸信仰交流,目的是要達成統戰的政治目標,宗教成為對臺滲透管道,繼「媽祖文化」後,臺灣人篤信「王爺、關公」信仰,也是中共視為可發展對臺文化統戰的標的,值得後續關注。學者呼籲,中共對臺策略都有目的性,任何兩岸交流都應該有所警覺。

中共如何透過臺灣宮廟系統性滲透並發展代理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古明君日前在黑熊學院講座「非關神明的戰爭:從臺灣宮廟組織看中國的紅色滲透」講座,闡述中共對臺灣宮廟統戰工作的現況。

古明君提到,中共「差異化」打擊宗教,一方面嚴格管制中西方信仰,成立「先黨後教」愛國教會,另一面利用信仰發財,對可博取觀光紅利、香火經濟的民間信仰大力支持,媽祖信仰甚至被選為國家文化工具。

中共釋「宗教紅利」 選取協力者

中共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將媽祖文化載入,明確定位媽祖信仰為「一帶一路」文化工具。古明君提到,在中共定位下,媽祖不再只是單純信仰,而是國家文化統戰工具,肩負「反臺獨,推動祖國統一大業」任務。中共循宗教人脈網絡,接觸臺灣草根基層,發展代理人,監視臺灣學者言論,並在封閉社群散播假訊息,分化臺灣社會。

為彌補疫情期間對臺統戰績效落後,中共近期加大力度邀請臺灣團體訪中,施予個人及商業「宗教紅利」,不但營造臺人期待交流、共創和平的氛圍,也慣用「養套殺」模式,壟斷交流朝聖地點,隨時可將攏絡轉化為懲罰,進行政治逼迫,臺灣社會需要警覺。

遊走兩岸團體能代表臺灣信徒?

2月,大甲鎮瀾宮副董事長、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率領臺灣13家宮廟共39人,赴中國參加後疫情時期弘揚媽祖文化傳承媽祖精神研討會,並與中共國臺辦主任宋濤、天津市委統戰部長冀國強見面。

古明君認為,臺灣團體赴中後,說了什麼話、見了什麼人都可被檢視,勿將所有兩岸交流宮廟都扣上紅色帽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未來是否會直接吸納、收編這些在地協力者,轉型為建立基地的方式,讓入臺節點直接受中共管控?她提醒,最大危險在於透過宮廟系統發展代理人、買辦,北京當局可以輕易繞過臺灣2,300萬人的民意,對國際宣稱已經與「臺灣代表」達成共識。

「中共找人去代表,誰能代表臺灣民眾與信徒?」古明君說,在臺灣,宗教是一個市場,是有競爭性的,應讓宮廟事務透明化,可供信徒檢視評價。

「中共要發揮宮廟影響力往往適得其反。」古明君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力衰退,各國對中依賴正在發生變化,「希望時間站在我們這邊」,臺灣官方與民間都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