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散血寬腸的茄

茄子,營養豐富熱量少。茄所含龍葵素,能預防或抑制消化系統癌症。(123RF)
茄子,營養豐富熱量少。茄所含龍葵素,能預防或抑制消化系統癌症。(123RF)

文/溫嬪容中醫師
茄,一般稱茄子,營養豐富,熱量少。能清熱,消炎,止痛,消腫,活血,增加細胞黏著力,防止微血管破裂、中風、高血壓,被評為降膽固醇第一名的食物,秋後茄微毒,食之損目,病人勿食。

※茄小籍

茄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熱帶地區為多年生植物。性味甘寒,入胃、大腸經,一般稱茄子,宋代稱落蘇,江浙一帶稱六蔬,福建人稱紅菜,廣東人稱茄瓜、矮瓜,客家人稱吊菜仔,別名昆化瓜。因能治瘧疾,故又名草鱉甲。以其一煮即酥,入口不需用力咬,故別名為酪酥。

原產於東南、印度,由苦澀的野生黃水茄馴化後傳向世界,南北朝時隨佛教傳入中國。

最早梁朝沈約即有詩:「紫茄紛爛熳,綠芋鬱參差。」柳宗元作詩:「香飯舂菰米,珍蔬折五茄。」

茄功能:清熱,消炎,止痛,消腫,活血,散血,止血,消癰,解毒,殺蟲,利尿,寬腸。主寒熱,五臟勞損,腸風下血,大便祕結,痔瘡出血,溼熱黃疸,熱毒瘡癰,皮膚潰瘍,傳屍癆,癥瘕疝諸病。

茄營養豐富,熱量少。特別富含維生素P,能增加細胞黏著力,防止微血管破裂,能預防中風,高血壓,動脈硬化,狹心症,咯血,壞血病,出血性紫癜,痛風,老人斑,老人失智。並被評為降膽固醇第一名的食物。茄所含龍葵素,能預防或抑制消化系統癌症。

茄葉:主寒熱、五臟勞損。

茄根:散血消腫。

茄品質:茄種類多,以形狀分:長條形、圓形、扁形如柿、卵形、橢圓形、梨形。以顏色分:紅、紫、白、黃、青等色。白茄又名銀茄。一般家常蔬食以紫色為主,細長深紫,嫩而少籽者佳。夏秋收成,秋後茄含較多的茄鹼微毒,食之損目。

茄之料理煎、煮、炒、炸、蒸皆可,還可醃晒為脯,最好的吃法是飯蒸茄子,再拌以麻油、醬油、薑末、醋。歐洲人烤茄,中東人茄焗烤,印度做茄咖哩,日本人茄做天婦羅。紅樓夢中特寫用茄作醬菜之法。香魚茄子煲是廣受歡迎的名菜。

※茄醫膳

1.預防老人失智:水煮茄子2枚。

2.預防心血管疾病:茄子、苦瓜各適量,加調味料炒食。

3.牙痛:茄花燒存性,研末外塗。或茄用鹽醃,用痛牙咬20分鐘。或茄蒂燒至快焦,外塗痛牙。

4.拔牙:「史國公藥酒」方中,用白茄根為君,茄根以馬尿浸3日,晒乾炒為末,點牙即落。

5.牙痛出血:茄2枚,用鹽漬2小時,用痛牙咬著。

6.口瘡:茄蒂燒灰外塗。

7.小兒口瘡:茄晒乾,研細末外塗。

8.咽痛:茄打汁,慢嚥。

9.喉痺:醬茄,細嚼嚥汁。

10.支氣管炎:茄莖葉1兩、薑2錢,煎湯。

11.消化不良:茄葉10片,水煎服。

12.腸風下血:經霜茄子連蒂,燒存性研末,每日空腹酒服3錢。

13.久患下血:大茄3枚,以溼紙包煨1次1枚,去紙入玻璃瓶內,再入無灰酒(即不酸的酒),密封3日,取汁50毫升飲。

14.便祕:茄半斤,蒜8錢,加調味料炒食。

15.胎疝:古法雙蒂茄,懸房門上,每日挽兒視之 2~3次,十餘日消。

16.瘧母,脾臟腫大,痞塊:陳年醬茄,燒成灰,入麝香輕粉少些,用豬脂調勻外貼。

17.痔瘡:茄晒乾,燒成灰研末,每服3錢或10克,1日3次,連服10天。或用凡士林調勻外敷。

18.子宮出血日久萎黃症:老茄,用竹刀切片,陰乾研末,溫酒下2錢。

19.乳裂:老茄且裂開者,陰乾燒存性研末,水調外塗。

20.尿血:茄葉燻乾,研末,每服2錢,用溫酒或淡鹽湯送服。

21.溼熱黃疸:紫茄1枚,加米煮粥。

22.凍瘡:茄根煮汁,漬凍瘡上。

23.輕度燒灼傷:茄切片外敷,頻換。

24.汗斑:茄搗爛外塗,每日 2~3次。

25.美白:茄子、辣椒各適量,炒食。

26.止癢:茄、胡蘿蔔各適量煎蛋。

27.蚊蟲咬傷:茄搗爛外塗。

28.傷口久不癒合:紫茄皮外敷。

29.跌打青腫:老黃茄較大者,切如指厚,新瓦乾焙研末,溫酒送服2錢。次日無痕。

30.熱毒瘡腫:生茄1枚,割如罐子形,合患處即消,如已出膿,再用至癒。

31.清熱消腫:茄2枚,加鹽,隔水蒸食。

32.清熱瀉火:茄半斤、絲瓜3兩、瘦肉2兩,加調味料炒食。

33.足跟痛:茄根煮水浸腳。

34.利溼袪風:茄子、草魚各適量,加調味料炒食。

35.無名腫痛:茄搗爛,醋調勻外敷。

※茄小叮嚀

1.茄性較寒,加薑、大蒜解之。

2.秋後茄微毒,食之損目,病人勿食。

3.茄性寒利,多食腹痛下痢,傷女性子宮。

4.茄損火動氣,多食發瘡,發舊疾。

5.泰國規定,食大量榴槤,8小時內勿食茄子(還有奶類、酒、可樂)。

6.茄勿與蟹同食,同寒易傷腸胃,多食腹痛下痢。

7.茄勿與河蟹同食,易中毒。中其毒以藕節汁解之。

8.茄勿與墨魚同食,易生霍亂。

9.茄勿和菌類、蘑菇一起食用,易中毒。

10.手術前勿食茄,使麻醉劑難分解,影響甦醒、復原時間。

11.凡體寒,脾胃寒,腸滑,經期,鼻子過敏,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結核病,神經質,焦躁者,氣管炎,關節炎者少食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