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的風險因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立昕說,即將停經或停經後的女性長輩,以及年紀在50~70歲的男性長輩,具有骨質疏鬆的風險因子包括:體重過輕(身體質量指數小於18.5)、重度抽菸或飲酒、服用可能造成骨質疏鬆藥物、罹患容易造成骨鬆的疾病等,應於諮詢專科醫師後,盡早篩檢骨質密度。
診斷骨質疏鬆的標準
潘立昕說明,骨質密度篩檢主要是檢查腰椎骨、兩側髖關節或非慣用手前臂前1/3處的位置,處於停經過渡期、停經後和50歲以上的長輩,骨質密度T值小於或等於-2.5,即診斷為骨質疏鬆。
至於年紀不滿50歲的長輩,骨質密度Z值小於或等於-2.0,再加上已經罹患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或是服用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的藥物,也是診斷為骨質疏鬆。此外,曾經有骨鬆性骨折病史者,應及早接受骨質疏鬆檢查和治療,以預防再次骨折。
潘立昕分享,臨床上一位75歲的女性患者,在浴室滑倒而跌斷右側髖關節,住院開刀之後,檢查左側髖部的骨密度已達到骨質疏鬆程度;在詢問之下,得知她45歲就停經,每天至少抽1包菸、喝1杯250c.c.的高粱酒,菸齡高達40年以上,具有多重骨質疏鬆風險因子。還好術後傷口癒合穩定,個案願持續接受骨鬆治療,決定戒菸、戒酒,後續未再發生骨折,因而保有正常的生活。
年輕存骨本抗骨鬆
國民健康署官網指出,從年輕就要開始「儲存骨本」,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3及蛋白質等,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保持適當體重,不吸菸及節制飲酒,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避免熬夜,以及適當日晒。
從事荷重運動可增加骨密度和強健肌肉,減緩肌少症發生,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因此建議從事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舉啞鈴操(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之安全物品)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