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女士是一位長期容易焦慮、追求完美的女性,多年來飽受肌肉痠痛、淺眠與心悸困擾。她時常感到肩頸緊繃,甚至在夜晚翻來覆去難以入眠,稍有風吹草動便驚醒,早晨醒來時仍覺得疲憊不堪。當面對壓力時,胸口宛如被重壓,心悸感隨之襲來,讓她無法專注於日常事務。近期因擔憂小孩求職不順,她內心充滿焦慮與自責,時常感到情緒低落,對曾經感興趣的事物失去熱情,甚至食慾下降,體重逐漸減輕,影響到日常生活與社交互動。
為改善惱人的焦慮與憂鬱症狀,林女士來到桃園療養院腦醫學中心尋求專業協助。身心團隊除了由精神科醫師細心診察,並安排自律神經檢測,與林女士共同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考量到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團隊決定採取經顱磁刺激術(rTMS)與經顱微電流刺激(CES)整合治療。
在接受二十次rTMS療程後,林女士的憂鬱、焦慮情緒以及自律神經失調情形獲得顯著改善。為了進一步穩定情緒並減少藥物依賴,醫師建議搭配CES治療。透過持續的CES治療,林女士的睡眠品質提升,肌肉痠痛減輕,原本服用的抗憂鬱與抗焦慮藥物也得以逐漸減量,藥物副作用相對降低。
桃園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任詹佳祥醫師指出,憂鬱症與大腦左前額葉功能低下有關,而rTMS可透過磁脈衝刺激左前額葉皮質,提高血流量並改善相關神經迴路的活性,進而調節情緒。CES則以極小量微電流刺激大腦,促進神經調和,增強大腦適應壓力的能力,兩者搭配可有效緩解憂鬱與焦慮症狀。腦醫學中心主任洪育遠醫師也同時指出,透過整合治療,可以延長治療效果,降低藥物的使用劑量與副作用,並且減少個案治療所需的經濟負擔。
心理治療的介入亦不可或缺。桃園療養院謝文菁臨床心理師表示,憂鬱症的成因複雜,除了生理因素,心理調適與外在壓力亦是重要影響因素。研究發現,腦刺激治療可提升大腦彈性與認知功能,搭配心理治療,能幫助患者更深入覺察自身情緒,學習有效的情緒調節與壓力因應技巧,進一步提升心理韌性,增強面對生活困難的能力。
經過rTMS與CES整合治療,林女士的憂鬱與焦慮症狀顯著改善,不僅恢復了日常生活的動力,也逐步擺脫對藥物的依賴。團隊的治療經驗顯示,透過整合的治療方式,可以協助個案重新找回內在的平衡與安定,未來即使面對壓力,也能更從容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