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國人肺癌死亡率高 北醫首創AI輔助治療

科技部4月27日舉辦研究成果記者會,北醫團隊打造全球首創的「肺癌臨床智能決策輔助系統」。圖為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左3)、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震宇(左4)等人合影。(科技部提供)
科技部4月27日舉辦研究成果記者會,北醫團隊打造全球首創的「肺癌臨床智能決策輔助系統」。圖為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左3)、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震宇(左4)等人合影。(科技部提供)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肺癌治療與藥物選擇需考量基因變異等因素,須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多次討論後共同決策,而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陳震宇的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AI)開發出「肺癌臨床智能決策輔助系統」,如同幾十個閱讀過上百份病理報告的專家共同決策,可提供精準選藥及治療建議。

科技部27日舉辦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生科司司長陳鴻震表示,臺灣肺癌盛行率逐年提升,在所有癌症中的死亡率排名第一,經常在比較後期時才發現罹病,唯有早期診斷、精準治療才能戰勝肺癌。而北醫副校長、醫學系放射線學科特聘教授陳震宇的團隊,利用AI結合臨床資料、醫療影像、數位病理、基因用藥等多種數據,提出整體解決方案。

陳震宇表示,肺癌治療不易,病人從影像診斷的第一天起就和時間賽跑,關鍵的前10天至少有4次檢查結果必須與經驗豐富的醫師共同討論治療決策,而由團隊開發出的「肺癌臨床智能決策輔助系統」,包含6個預測模組,可提高醫師決策效率。其中,「全自動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基因突變預測模型」可自動判斷腫瘤類型及預測可能的基因突變。

該團隊也進一步開發出「病理報告自然語言處理(NLP)自動判讀選藥建議系統」與「肺腺癌全基因用藥建議模型」。陳震宇說明,取得病理報告後,可透過NLP技術從文字中分析臨床關注的50項特徵,再篩選出跟病患情況相似、預後最佳選藥的治療建議,就像集合幾十個閱讀上百份病理報告的專家共同做出決策。

陳震宇說,此計畫已執行3年,正在申請國內外專利,對於晚期肺癌無法開刀或已經轉移復發者,此系統也能媒合全球新藥試驗場域,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向。預計今年可開始臨床驗證,不過距離產品化仍需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