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訪問多位專家,英國食物歷史學家塞倫‧查林頓-霍林斯(Seren Charrington-Hollins)表示,縱觀歷史,人類曾經是一日一餐,包括古羅馬人僅在中午吃一頓飯。最先引入「早餐」概念的人是古希臘人。他們先吃泡在酒裡的麵包,然後吃一頓節儉的午餐,最後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她還表示,早餐最初在17世紀流行時,僅為有錢又有閒的貴族階層享有,直至19世紀工業革命,引入工作時間模式,才成為常態。但戰後糧食供應減少,很多人就省掉早餐。到了上世紀50年代,早餐的搭配就變成了今天常見的麥片和烤麵包片。
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生態學院的教授大衛‧萊維茨基(David Levitsky)認為,即使一日一餐,也不一定會感到飢餓,因為飢餓往往是一種心理感受。「當時鐘顯示中午12點時,我們可能會有想吃東西的感覺,或者你已習慣在早上吃早餐,但這是無稽之談。數據顯示,如果不吃早餐,整天下來你會攝入較少的卡路里。」
不過,萊維茨基教授並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這樣做。
但美國加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臨床研究員艾米麗‧馬努吉安(Emily Manoogian)則認為,長期堅持一天一餐不可取,因為這可能會增加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12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值),而該數值長期過高會增加患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她指出,一天吃兩到三餐是最好的,並且大部分卡路里要較早攝取和消耗,避免深夜進食這種囤積脂肪、與心血管代謝疾病有關的「高危險活動」,但起床後也不宜過早進食,以免擾亂人體內在的生理時鐘。「有些證據表明,我們應該在醒來一、兩小時後再吃東西。」
但馬努吉安提醒說,最好不要指定最佳用餐時間,因為這會給工作忙碌或生活不規律的人增加負擔。「告訴人們晚上7點後不要吃東西不見得起作用,因為人的生活作息不一樣。如果你試著讓身體有規律的斷食,盡量避免吃得太晚或太早,最後一頓也別太豐盛,這通常都有幫助。」
從歷史來看,食物歷史學家查林頓-霍林斯則認為,對於所謂正常餐數,人們的看法一直在變,將來也不例外。
「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一日三餐,但如今這種習慣正受到挑戰,人們對食物的態度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為平靜,勞動強度也沒有19世紀那時大,所以需要更少的卡路里。」她說,「從長遠來看,我認為人類將會減回到一頓便餐,然後是一頓主餐的飲食模式,但這還要取決於我們的工作時間。」
但無論你做出什麼改變,研究人員都認為,保持一致至關重要。◇